首页 > 身边的劳模

刘昌民:技术大拿 为工业装备“把脉”

2019-06-28 编辑: 谭立勇

  技术大拿 为工业装备“把脉”

  ——访威海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高级技师刘昌民

刘昌民(左)对徒弟进行技术指导。

  他是“良医”,为大型装备的液压站、液压系统“把脉问诊”是他的拿手绝活;他是“发明达人”,将创新融入血液,为我国第一条高铁的博格式轨道板专用数控磨床研发液压设备……他,就是威海市劳动模范、威海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高级技师刘昌民。

  攻坚克难

  帮助企业解难题

  在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刘昌民主管各个液压系统的维修、设计工作。多年的淬炼打磨,刘昌民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善于从设备运行中的压力变化、流量变化以及噪声、振动、泄漏中洞悉先机,查明问题所在,然后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在这样的技能背后,是刘昌民十年如一日的努力钻研和经验积累。从业38年以来,刘昌民用一股“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韧劲钻研技术,攻克一道道难题。

  2009年,刘昌民来到华东数控,其后利用两年多的时间,就初步完成了公司所有机床产品所需的液压系统的设计与生产。仅2012年一年,生产产值就达1300多万元,实现利润近400多万元。

  当时,公司花费20多万元购买的一套驱动大型龙门导轨磨工作台的液压缸,油温高、功耗大、运行成本高,刘昌民接过了改造重任,对龙门磨液压系统进行了节能改造,使得液压系统的运行成本降低了很多。不仅迅速解决了问题,还让设备节能40%以上。按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一天就能节约用电200多度。

  大型龙门导轨磨的工作台驱动采用的活塞杆经常出现活塞杆拉伤问题,使用寿命也很短,公司维修和更换一次整体费用大约在15万到20多万之间。维修时间不仅周期长,还耽误客户的正常使用,而且这种大型活塞杆,仅南方一厂家能够加工。刘昌民针对这一问题,仔细对油缸图纸和现场安装使用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后,提出了更改建议并进行改造,其后再没发生类似故障。刘昌民设计的柱塞泵变量改进项目还获得了实用新型设计专利。

  敢于担责

  主动创新创效益

  我国第一条高铁——京津高铁导轨铺设时,华东数控承担了国内首台博格板专用数控磨床的研制任务,刘昌民自行设计了全套液压系统,为京津高铁乃至京沪高铁基础建设顺利完工作出了贡献。

  “当时时间紧、任务重,而且还要为公司降低采购成本和缩短供货时间,难题很多。”刘昌民回忆说,当时最大的难题是液压系统上的元器件必须采用进口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刘昌民与元器件供应商沟通,打通进口件供货周期长等问题,很快就把液压站全套控制系统设计完成,投入生产并一次成功,为公司节约了大量资金,同时也缩短了供货时间、提高了维护效率,保证了工期的顺利完成。

  “用了以后,效果一点不次于进口的。”刘昌民自豪地说,当时买整套纯进口的系统,一台是50万元,还不包括运费。他们研发的产品,费用不超过23万元,两台液压系统才仅为一台国外进口的价格,也就是成本能降低50%。

  除了自我提升为公司献力外,刘昌民从不吝啬培养新人。到华东数控后,他已培养出专业的液压设计人员6人、维修和安装调试团队近30人,保障了公司的售后服务与正常生产。他和徒弟们一起,将液压系统自制从无到有,从有到全,现在已满足公司全部近130种液压系统的需求。

  威海晚报记者 常会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