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助人为乐

郭正芝:涓涓热血传真情

2019-10-16 编辑: 刘思冰

    郭正芝,男,1966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退伍军人,国网乳山市供电公司优秀员工。从2002年开始主动参加献血,十几年间累计献血37次,总量达到了14800多毫升!按救助一个病人平均需要800毫升血液计算,他所献的血能救活19个急需病人。此外,他还分4次捐献了5个单位的血小板。先后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威海市助人为乐之星等荣誉。个人事迹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刊发。

    首次走进献血屋

    1984年秋,年满18岁的郭正芝应征入伍。新兵连训练期间,一个战友由于训练摔伤需要输血,当时血库存血不足,又没有相配的血型,情况紧急,与之血型相符的另一位战友毫不犹豫地献出400毫升血,战友生命得救了,此事对郭正芝触动很大,在他心里也埋下了无私奉献的爱的种子。转业到乳山市供电公司以来,郭正芝始终保持着军人冲锋在前、热心奉献的作风,从最初的热电厂锅炉工人到电力物资公司专工,他对于自己分担的工作尽职尽责,还不时地为一起工作的同事们排忧解难。这期间,他接触到了无偿献血。2001年冬季的一天,乳山市第一个献血屋在乳山市区商业街建成投入使用,对此充满好奇的郭正芝走进里面一探究竟。然而,那时的他对献血一无所知,甚至还存在着献血可能对自己身体不利的认识误区,便以怕冷为由放弃了献血的念头。

    2002年5月1日,正值“五一”假期,郭正芝闲来无事逛街打发时光,不知不觉又走到了献血屋旁。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心存顾虑的我鼓足勇气,再次踏进了献血屋,并决定先少献点血看一看有没有不良反应。首次献血,他只献了200毫升。抽血过后乃至此后的一段日子,感觉身体并无任何不适的感觉,对于献血伤身的顾虑自此彻底打消。

    形成献血“生物钟”

    首次献血后,郭正芝拥有了人生中第一本无偿献血证,在此后的19年里,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到献血屋无偿献血。慢慢地,他献血的次数越来越多,拥有的献血证也越积越多,一本本鲜红的献血证无声地记录着我的献血历程。

    19年来,献血对郭正芝来说早已成为一种习惯,身体仿佛也形成了生物钟一般,每隔半年差不多快到献血的日子了,自己便能提前觉察出来。虽然有时候临时到外地出差会打乱自己的献血规律,但只要回到乳山,他便会立马补上。19年来,总共献血37次,累计献血量达14800余毫升,当仁不让地成为乳山市献血冠军。

    2008年6月13日,在献血屋医护人员的推荐下,郭正芝首次尝试捐献血小板。机采血小板只能在威海进行采集,并且血小板捐献后,还要经过近一天的时间进行严格检测,才能送达医院供患者使用。为了让自己捐献的血小板能够当天输送给急需血小板的患者使用,郭正芝从乳山乘坐早班的短途车到威海市区进行捐献。虽然前来威海捐献血小板比较麻烦,但是只要有需要,他便会毫不犹豫地捐献,2008年到2010年,先后捐献了4次共计5个单位的血小板。

    献血不图名和利

    郭正芝默默献血19年,这期间,曾于2009年获得“威海献血之星”荣誉称号,并于2010年、2018年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红十字总会等单位联合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在郭正芝的爱心感染带动下,身边很多员工也成为无偿献血者,他所在的部门物资分公司成立了“无偿献血爱心小分队”,每年定期组织员工到献血屋无偿献血。“你不献血,我也不献血,患者需要用血的时候怎么办?”郭正芝从未想过会因为献血成为“名人”,名利并不是走上献血之路的初衷,只是想通过默默地献血这一方式,帮助那些急需血液的患者。献血既让他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又改善了自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他所在的国网乳山市供电公司“善小 海葵”无偿献血爱心小分队在乳山市第三届道德模范表彰及现场交流会上,被授予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称号。

    “献血利人又利己,何乐而不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将一直坚持无偿献血。”郭正芝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