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诚实守信

张云华:坚守承诺,活出儿子希望的模样

2019-10-16 编辑: 乔莉

    张云华,女,1953年05月出生,退休职工。2015年,张云华的爱子赵丹因换脑部恶性肿瘤去世,为了儿子赵丹的一句:“妈,以后我不能孝顺您二老,我想换另一种方式陪您。”张云华夫妇坚守承诺,忍痛将儿子的遗体无偿捐献,完成了儿子临终之际的遗愿,为医疗事业作出贡献,赵丹的肝脏、肾脏和眼角膜分别移植到5位患者身上,为5个家庭送去了希望。带着对儿子的爱,张云华夫妇又找到了生活下的新动力——志愿服务,在她们夫妇的影响下,已有6位居民加入了眼角膜捐献志愿者行列。

    儿子喜欢大海,选择定居荣成

    张云华一家是吉林人,她说,当医生诊断儿子患的是脑部恶性肿瘤时,她直接瘫在那里,脑子一片空白。儿子还未大学毕业,就被通知只剩下3个月的时间。从那时起,全家的生活都开始以为儿子治病为中心忙碌着。

    第一次手术之后,赵丹恢复得还不错,张云华和老伴决定带儿子四处走走。儿子喜欢大海,一家人从老家吉林乘车到了威海。下车后,凉爽的空气,清冽的海风让人深感惬意。“这环境太好了!”赵丹脱口而出。一家人都喜欢上了这里,商量之下,老两口卖掉了老家的房子,在成山镇安了家。为了给儿子治病,家中所剩无几,新家没有装修,在毛坯房里简单摆上家具,一家三口就住了下来。

    张云华说儿子有1.86米的大个子,很喜欢运动。有时,赵丹技痒,到小区广场打篮球,张云华则在旁帮着捡球,寸步不离地陪着;父子俩一起去天鹅湖游泳,张云华则坐在岸上,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儿子。术后,赵丹大脑中枢系统受损,导致身体部分功能受影响,易引发癫痫等疾病,从儿子术后,张云华连睡觉都没有脱过衣服,随时为了儿子而待命。

    住时间长了,邻居们也慢慢了解了这家人,大家不时送点菜和生活用品,还有的直接送钱。一次,邻居徐女士直接把500元钱塞到赵洪江手里,说:“先给孩子治病要紧。”赵洪江、张云华知道自己的偿还能力有限,就婉言谢绝了她的好意。日子虽然艰难,但乐观向上的一家人脸上总带着笑容,和邻居们相处得十分和谐。

    坚守承诺,让儿子换一种方式活下去

    2015年,经历三次手术后的赵丹身体愈加虚弱,在医院的一天夜里,赵丹流着泪对张云华说:“妈,以后我不能孝顺您二老,我想换另一种方式陪您。”赵丹提出器官捐献的想法让老两口陷入了沉思。老两口眼中的儿子阳光、善良、孝顺,这是儿子最后的心愿,想到儿子可以去拯救更多人,为更多家庭带去希望,二位老人接受了儿子的想法。

    2015年11月2日18时46分,赵丹告别了含辛茹苦养育他36年的父母,离开了这个他无比眷恋的世界。为了让儿子年轻的生命能以另一种方式生存、陪伴她,她和老伴一诺千金,毅然决然地捐献了儿子的器官,赵丹的肝、肾脏及眼角膜分别移植到五位患者身上,为五个家庭送去了希望。赵丹因此成为荣成市首位器官捐献者。作为母亲,能在最痛心的时刻还能头脑清晰地做出这样的大爱善举,实在是不容易。我们由衷地敬佩伟大的母爱,同时也会站在“舍己救人”这样一个道德的至高点上看到这位母亲痛苦的挣扎和不舍。

    为了余晖暖照,选择志愿服务

    儿子离世了,生活还在继续。张云华一家的情况得到了我市各志愿服务组织的关注,志愿者经常来为张云华打扫卫生、包饺子,陪他们一起聊天。红十字会的志愿者姜秀英亲切地叫他们爸爸妈妈,说:“我们都是您的孩子。”“好多年没听到这声‘妈妈’了。”张云华湿了眼眶。志愿者经常询问老两口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并表示一定尽力帮其解决。老两口总是笑着说没有问题,一切都好。年近七旬的夫妻二人常问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我们也想当志愿者,我们能做些什么?”志愿者都笑了:“跟我们一起参加活动,好好享受生活!”

    热爱文艺的张云华经常和小区里志同道合的邻居们一起唱歌、跳舞。张云华与队员们决定加入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团队,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有时间,志愿者就到好运角福利中心开展情暖夕阳志愿服务活动,为福利中心的老人们带去生活用品,为老人们表演节目,活跃老人的精神生活。

    前不久的一次活动,张云华一首饱含深情的独唱《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深深感动了现场老人。敬老院的老人很多都是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张云华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他们,用自身的经历去劝慰他们,由衷地希望他们的晚年过得舒心。她时常说:“来到荣成,是我们一家人的福分,这里的人善良、热心、真诚、朴实,我早就把这里当做我的家。”

    老伴赵洪江还种了一亩多地,花生、地瓜、应季蔬菜应有尽有,每天浇水、整理菜园,乐此不疲。他常对邻居说,谁有需要就自己去摘。收获季里,赵洪江将花生、地瓜刨出,拍掉泥土,一袋袋装好,送给大家。在生活中,夫妻二人还常向大家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在张云华和赵洪江的影响下,小区有6位居民加入了眼角膜捐献志愿者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