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报道

听!这些“带头人”传授振兴“真经”

2019-10-30 编辑: 宋倩

10月29日,全市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召开。会上,3名镇党委书记、5名村支部书记、2名个人在各自分会场发言,他们讲经历、话感悟、说奋斗,分享了各自村镇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的经验。

创新工作方法 提升管理水平

——荣成市人和镇党委书记 王军强

人和镇有85个村,12万人口,是荣成村居最多的镇,工作运转存在抓不透、管不细的问题。为此,我们把基层党组织直接建在农村工作片上,成立13个片区党总支,选拔片区内最优秀的村支部书记兼任党总支书记,把原来的镇党委直接管村支部,调整为镇党委管片总支、片总支管村支部的“三级架构”,每个片每周召开一次联席调度会,几个村书记凑在一起研究片上工作,通过这种形式,充分调动了村居比学赶超的积极性,成为后进变先进的新抓手。

人和镇经济相对发达,平时的奖罚资金不足以引起农村干部的重视。针对他们不重物质、更重“脸面”的实际,结合农村信用管理,我们出台农村党员干部信用考评办法,将他们的德、能、勤、绩、廉,都用信用分管起来,分数低于规定标准,直接影响下一届选举。

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关键还要把群众充分发动起来,让群众“听党话、跟党走”,这样党建就有了牢固的基层基础。为此,我们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围绕让群众参与有渠道、有兴趣、有动力,把农村的大事小情全部变成志愿项目,引导群众积极认领,广泛参与到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中来。通过这种方式,党委政府有部署、群众必有呼应的局面正在人和形成,政通人和的愿景正在变成现实。

在急难险重中增强镇村组织战斗力

——经区泊于镇党委书记 原忠江

我们面对同步启动2大社区14个村4466户村民回迁安置和8个村1135户村民躲迁搬迁任务,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28天100%完成抓阄分房,按时完成躲迁拆迁,镇村组织在攻坚克难中增强了战斗力,彰显了执行力。

泊于镇坚持“一线工作法”,发扬钉钉子精神。我们坚持底线思维,确定“以回迁促躲迁、以躲迁促回迁”和“试点先行、先易后难、压茬推进”的思路,“一村一策”设置方案,把准正确方向。坚持问题导向,成立24个工作组,压茬推进工作,每天调度研判,解决问题不过夜。坚持统筹联动,区镇村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坚持群众工作无小事,功夫下在每一天。我们坚持把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努力方向,建设社区食堂和养老院,补助购买养老保险1.2亿元,解决后顾之忧。坚持工作下沉、力量下沉,每周三镇村干部集中在村接访,让群众难有人来帮。

坚持“责权利”相一致,压实层级管理责任。我们把准“镇片村”关系,每周五召开党委会、周二片区会、周三“两委”会,用制度管人促事,树牢政治规矩。把准“责权利”关系,村干部工资奖金与“考核分数、评先选优、集体增收、村级民主评议、镇级考核名次”五挂钩,压实村主体责任。把准“情理法”关系,加强干部情绪疏导、方法指导,提升工作方法。

“红色党建+绿色治理” 打造精致化乡村振兴大环境

——临港区汪疃镇党委书记 张涛

今年以来,汪疃镇以打造麓源果乡样板片区为抓手,探索“红色党建+绿色治理”模式,重点在人居环境、人文环境、发展环境三个方面再攻坚、再突破,推动乡村振兴从打基础、补短板为主向更美丽、更精致方向加快提升。

在人居环境方面,我们坚持“红色党建+生态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园区党委把关定向的引领作用,按照规划先行、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的思路,通过提高标准、打造标杆、创新办法,将“干净整洁”进一步提升到“精致宜居”,建成一批绿色发展、生态宜居的精品示范村。

在人文环境方面,我们坚持“红色党建+文化聚力”模式,将样板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廉政文化等建设有机统一,按照“寓情于景、以文化人”的思路,通过传承历史经典、打造文化阵地、推进廉政建设,深挖白鹿传说、祝氏孝德等历史文化,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文化场所,实现农村文化建设与环境整治同步谋划、融合并进。

在发展环境方面,我们坚持“红色党建+产业振兴”模式,将环境整治与产业振兴、生活富裕紧密结合,通过组织引领、党员共商、制度保障,推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尝试以发展民宿激活村庄经济的新路子,完善“以群众满意度考评干部”的做法,最大限度增进民生福祉,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后进变先进的“蝶变”之路

——环翠区羊亭镇南郊村党支部书记 张航

南郊村位于羊亭镇西南部,紧邻沈阳路和凤凰山路的交汇处,交通便利,位置优越。之前,村干部之间矛盾突出、误会较深,被区里定性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了村里的当务之急。

找准“病根”,治好“顽疾”。采取“商、决、评”三种方法。实行 “周二例会”、“双会交叉”,让来开会的党员、村民代表随时了解村 “两委”的工作。规范党员民主评议,让民主评议更具仪式感,解决以往随意打票、打跟风票的问题。通过这些制度,缓解村干部之间的矛盾。

以“简”化“杂”,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复杂的矛盾。开展谈心谈话活动,解决村干部之间的矛盾、消除党员之间的误解,使得南郊村班子软弱涣散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凝聚力”转化为“生产力”。以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平台,流转150亩撂荒土地,建立起南郊葡萄休闲生态园。注重发挥村干部、党员的“原生动力”,干部群众干劲十足。对接知识产权代理公司,研究生态园农产品商标申请,确立“1+N”复合发展模式,主营葡萄品种多样化规模化发展,兼顾打造葡萄酒酿造、亲子休闲乐园、农家乐等多类别配套项目,为村集体增收注入新动力。

不忘初心使命 推动强村富民

——文登区文登营镇岚宅村党支部书记 董海涛

近年来,岚宅村党支部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班子建设、发展产业、改善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彻底转变了班子涣散、经济薄弱的落后面貌,成为后进变先进的示范村。

抓班子、强队伍,打牢发展根基。坚持党建引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聚力基层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筑牢基本阵地,高标准打造村级活动场所。严格落实村级基本制度,全面提升村级事务规范化水平。推动党员主动亮身份,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多样化的党性教育,实现党员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强经济、增动力,助力产业兴旺。创新思路,集中力量发展村集体经济,推动村级产业初具规模。发展现代化农业,打造体验式休闲采摘园,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探索规模化经营,推动社会化服务。开展“放心农资”直供直销,降低农户务农成本,增加村集体收入。

树村风、靓村貌,实现治理有效。坚持共建共享,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擦亮乡村人文底色,引导村民重塑集体认同。抓规矩正人心,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引导村民自我管理。抓村貌暖人心,硬化村内道路,拆除违章建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抓文化聚人心,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传承红色基因 助推古村换新颜

——荣成市宁津街道东墩村党支部书记 刘书联

东墩村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从挖掘红色文化入手,突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从之前的“落后村”变为远近闻名的“样板村”。

传承红色基因,强化思想建党。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和威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方位、立体化展现革命先烈的奋斗足迹和红色基因,全力筑牢农村基层思想文化阵地。

管好党员队伍,筑牢组织阵地。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管理,用亮身份、做参谋、当先锋的方式,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

做好志愿服务,夯实党群关系。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志愿服务活动,壮大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党员号召、志愿者带动的形式,吸引村民加入志愿活动中来,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做好文创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做好“红色+旅游”文章,成立文化旅游公司,打造出一条滨海红色观光旅游线路,吸引20多部影视作品前来取景拍摄,进一步提高了东墩红色旅游路线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用准“治乱方” 拔掉“散乱根”

——高新区双岛街道前双岛村党支部书记 陈凯涛

前双岛村现有村民722户,2030人,其中党员76人。我村强化班子建设,改作风、聚人心、求发展,实现了从后进到先进的完美蜕变,先后获得“市级文明村”“威海市民主法治管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强堡垒,治“散”根,增强组织引领力。变村干部轮流值班为全员坐班,确保前来办事的群众随到随办。每月召开“挑刺会”,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施党员考评制度,并在村公开栏公开公示。创新聘用“老干部顾问团”,聘请3位离任老支书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形成“旧账”问题攻坚任务清单,全面梳理旧账。

抓治理,治“乱”根,营造和谐好环境。上任以来,我挨家挨户走访调研,收集群众意见。严格实施“网格化”管理,成立矛盾纠纷小组,并建立我市第一个村级警务室,配有6名协警轮流巡逻。自2011年起,村内从未发生过盗窃事件和刑事案件。

谋发展,治“穷”根,走上富裕新道路。积极探索形成了工程承包、房屋租赁、废旧物资回收的三大优势产业。抢抓威海市垃圾场距离我村较近优势,在解决我村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基础上,回收该垃圾场的可利用废旧物质,给村里创造了许多额外收入。

党建引领聚合力 新时代下谱新篇

——南海新区小观镇东浪暖村党支部书记 蔡曙江

东浪暖村位于小观镇南约4公里,现有村民402户,1009人,党员48名,先后荣获了第四届全国文明村、山东省“四德工程建设示范点”“社会科学普及示范村”、威海市“文明村”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环境综合整治先进村”“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等称号。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科学谋划发展蓝图。我们搭建了以党支部书记为带头人的梯级组织模式,引领带动广大群众,共同推动村庄发展。在村内推行红色信用积分制度,以户为单位参与红色积分管理,实施“党员定责、分片创争,党员联户”活动。

强化龙头引领作用,推动产业做大做强。我牵头投资7800万元创办景翔果蔬专业合作社,建立占地2200亩的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有效带动200多名村民就业。同时,村党支部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注册“浪暖”和“和风浪暖”两个商标品牌,打造“线上农业”,带动“线下农业”转型升级,为农业发展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突出农旅融合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我们坚持以农业为本,以“田园”为核心特色,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并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对道路、照明等基础设施配套进行了完善。

扑下身子实干 让小山村变“大观园”

——文登区高村镇慈口观村党支部书记 马升海

慈口观村位于高村镇西北,全村149户、370人,党员28人,先后获评“山东省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2018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威海市乡村振兴示范培训基地”“山东省卫生村”“山东省美丽村居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强化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我们制定了村级发展10项制度,明确了“两委”干部职责分工、工作要求和督办措施。推行“支部联党员,党员联群众”工作法,打造网格化党员服务队,建设慈口观村传承红色基因记忆馆,先后接待参观考察1600多人次。

立足资源优势,拓宽增收渠道。我们引入总投资12亿元的原生态院落式田园综合体项目。村党支部领办了闲置房屋合作社,按照“一房一院一特色”的标准进行民宿改造。我们还结合“一村一品”建设,与青岛科技大学合作规划文化创意鲁绣一条街。

坚持多元发展,厚植村庄底蕴。将修真观、金岭寺等历史遗迹纳入规划开发,修建10公里长的鸺鹤山旅游古官道。全面启动环境综合整治,硬化街道1000平方米,砌筑水沟1800米。村党支部牵头组织开展道德评议、“如画庭院”和“德善之家”评选,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心系为民守初心 扎根基层践使命

——乳山市乳山寨镇党委委员、政协联络室副主任 姜丰波

作为一名“老乡镇”,我始终坚持“扎根基层、心系为民”的工作理念,从村情工作入手,从困扰基层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发力,村庄整体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提升。

抓住“人”这一关键,持续强班子带队伍。2014年,我接手玉皇台片,全片8个村班子老化问题严重,内耗大,矛盾突出。经过3个多月的走访、调研,我于当年8月启动了片内班子调整,玉皇台片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明显增强。同时,强化新人的培养储备,让农村干部永葆竞争力。在班子中创新推行“军创会”“民主议事-有话会上说”等制度,将村内大事小情及时公开,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发展”这一要务,持续解难题促发展。在4个多月的时间拆除违建80多处,2600多平方米,彻底为山后村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空间。我带领楼村等3个村流转土地100多亩发展北美冬青,每年村集体收入都明显提升。

守住“稳定”这一底线,持续抓维稳促和谐。乳山屯村问题颇多,我在村里蹲了2个多月,走街串巷、走访调研,最终将问题一一化解,村庄逐步走上了和谐稳定的道路,目前该村是乳山寨镇后进变先进的模范典型。(Hi威海客户端记者记者 李龙炎 实习记者 王奥然 蔡亚凡/文 刘志鹏 杨慧 姜慧芳 谢菁 王天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