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19年威海好人之星

张起明:八旬老人用19年忠诚守护只为战友情

2020-02-28 编辑: 乔莉

    张起明,男,1932年5月出生,荣成市港西镇北港西村村民。他1946年参军,先后参加过威海保卫战,长山岛战役。1962年主动响应号召,作为退职军人退职返乡。1980年,在浙江疗养的同乡战友张锡淑联系张起明给当年一起出村抗战、牺牲的战友们修建纪念碑。从开工到组织人力施工,再到日常维护,老人都亲力亲为。19年来,张起明成了北港西烈士陵园的守墓人,无论刮风下雨,每天老人都会去转一圈,哪棵树苗死了,老人就会立即补种上,哪里长野草了,老人就会锄掉。

    人过八旬空时多,静对图书习诗歌;

    别说清风不识字,道是处处英雄多。

    秋日的阳光明亮地洒在一处农家小院里,洪亮的吟诵声,时不时从农房的窗户传出,在写字台前伏案吟诗写稿的白发老人,正是荣成市港西镇北港西村的退伍老兵张起明。

    张起明,1932年出生,1946年参军,1948年入党,先后参加过威海保卫战,长山岛战役,荣获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奖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60周年纪念章。最让老人激动的是,几日前,他刚收到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老人说,他要拿着这枚纪念章去老地方找那些老战友念叨念叨,而这个老地方和这些老战友,老人一守便是19年。

    兄弟三人齐参军,受母嘱托上战场

    贫农出身的张起明,家中有姊妹6人。排行老二的他终日跟随家人在如何躲避日寇的烧杀以及国民党剥削抢夺的奔波中度过了童年。不曾想,有一天自己的亲叔和大哥因为说了几句反日的话,就被日军抓去严刑拷打,家人经多方周旋才将二人救出来。

    经历过日军酷刑和国民党百般刁难的大哥张起顺,毅然决然去参加八路军。大哥带头,兄弟们齐声响应。战争很残酷,随时可能牺牲。即便如此,对于大哥带头参军,他们的母亲不但没有阻拦,而且还积极鼓励儿子们,在部队好好干,别给北港西村的乡亲们丢脸!就这样,兄弟四人,除了小弟因为近视眼没被部队应征,剩余的三兄弟都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程。那一年,张起明才15岁。每当回忆至此,张起明都会感慨,自己有一位深明大义的好母亲。

    抗战艰苦不怕苦,生死别离战友情

    15岁,刚比枪杆子高一点的张起明,在老兵眼中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无论是在飞机轰炸、敌军追击、吃糠咽菜的恶劣环境里,还是在深夜骑马坠崖、中弹不下火线的顽强坚守中,张起明都不曾掉眼泪。回忆那段峥嵘岁月,最让老人难受的,是那场一个班的战友都没回得来的威海古陌岭战斗。

    1947年10月3日,国民党军25师108旅322团,从烟台沿烟威公路向威海进犯。国民党军占领雕山后,于10月18日向古陌岭进犯。东海独立三团三营八连,浴血奋战,打退国民党军8次进攻。11月17日中午,国民党军倾巢而出,发动第三次进攻。炮火猛烈轰击古陌岭山顶,下午3时,国民党军在炮火和飞机掩护下,向古陌岭山顶猛攻。

    张起明回忆说:“我们子弹打光了,就扔手榴弹,手榴弹打光了,就抓起石头砸,拣石头来不及,就拼刺刀,许多战士没刺刀,就用枪托打,抢托打断了,就揪住敌人厮打……”下午4时,我东海部队主动撤出古陌岭阵地。

    “那场仗打得很惨烈,成班成排的人都没了。”张起明回忆道。

    部队撤回来后,张起明回到了原来部队驻防的威海戚家庄,平时与战友们一起训练的打谷场如今冷冷清清,走进曾经与战友一起住过的屋子,张起明蹲在屋角哭了:“一个班的人啊,就回来了我一个。”

    战友之情存心间,默默坚守19年

    在参加威海保卫战、打完长山岛战役后,张起明在驻扎的海岛上迎来了新中国成立。

    “这一天,我的战友没能看到,我活着,就是替他们活着,替他们看着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张起明说道。

    1950年,他被派往胶东军校速成学校学习,后因学习成绩优异,被派往济南军区干部学校进行学习,因表现突出,学校领导找他谈话,想派他去苏联进修,对于20岁的他来说,这种机会非常难得,他却拒绝了。身边的人说他傻,说他出国不仅能学门外语,没准还能找个苏联姑娘当媳妇。他却说,跟我从家乡出来的战友都在长山岛上,我要跟我的战友们在一起。后来,他从部队转业,被安排到崖西公社担任武装部长,1962年在国家困难时期,为了给国家减轻负担,他又主动响应号召,作为退职军人退职返乡,在村里担任村党总支副书记,回乡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1980年,在浙江疗养的同乡战友张锡淑联系到他,说想捐款,给当年一起出村抗战、牺牲的战友们修建个纪念碑,无奈身体有病又身在他乡,无人具体操持此事。张起明听后,就回了他一句话:“放心,这事,我来!”

    从此,张起明就成了北港西烈士陵园的守墓人。从开工到组织人力施工,再到日常维护,老人都亲力亲为。从北港西村到陵园三里地远,无论刮风下雨,每天老人都会去转一圈,哪棵树苗死了,老人就会立即补种上,哪里长野草了,老人就会锄掉,这一守,就是19年。

    如今的老人已经是87岁的高龄了。老人说,只要自己还能走得动,就会去看看,这里有他44名同村出征牺牲没回得来的战友,守着他们,给他们念叨念叨今天的好光景,把今天的好日子,讲述给他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