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直通南海

南海新区:城乡融合绘就百姓幸福“新图景”

2020-06-05 编辑: 宋倩

      初夏时节,风光明媚,鸟语花香,一派生机盎然景象。6月3日早上6点,南海新区小观镇榆树底村的大街上就已经热闹起来。“老于,这火急火燎地干啥去!”“上班去啦!”村民于树湖憨憨一笑,骑着车一溜烟儿不见了踪影。


      今年已经68岁的于树湖能去哪里上班?原来,他是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走进景翔果蔬的蔬菜大棚,一眼就看到于树湖忙着和工人们一起锄地浇水,确保每天都有新鲜蔬菜产出。在这里,他有一个新身份——蔬菜大棚队长。

      “我以前也干过10多年蔬菜大棚,土地流转出去没心事儿了,正好看到这招人,立马就来报名了。” 于树湖说着开始算起了一笔账:自家的五亩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亩的流转费1000元,自己在这上班每月工资3500元,零零碎碎地加起来,全家年收入能达6万元。

      于树湖的腰包越来越鼓,居住条件马上也要改善了。不远处,观海社区三期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年底前就能封顶。按照南海新区全域城市化建设规划,全区53个村的村民要在5年内全部搬迁上楼。于树湖和周边三个村的1100多户村民搬迁上楼的日子越来越近。上楼后,为确保上楼群众生活得更好,南海新区将提供多方面、全方位的完善服务保障体系,从经济补贴、生活补贴到养老保险,让村民生活无后顾之忧。

      “等上楼了,还来这边干活,再干两年!”于树湖盘算着,等自己70岁后就不干了,打打零工,靠着村集体的福利养老。

      “多点发力做大村集体经济‘蛋糕’,让百姓的幸福生活有更强大的靠山,这正是南海新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一条主路。”南海新区小观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孙福晓说,他们一直在开展流转土地的工作,流转得来的土地一方面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引进社会资本建设农业项目,让村民通过租金、分红等形式增收。还有一部分土地通过政府集体收购,并为村民提供失地保险、补贴等造福百姓。

      土地规模流转,大项目纷纷崛起,带给村民的是更多的增收项目。据统计,万和七彩农业科技每年仅土地流转,就能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200万元以上,还常年聘用近200名周边村群众,人均年增收超过4万元;景翔果蔬专业合作社为周边村民提供长期和临时岗位,加上流转租金,每年能为村民增收500多万元;北美冬青项目可有效带动3个重点村贫困户85户127人增收脱贫……

      “我们仍在加大农业产业项目招商力度,推动中药材产业园、东方明润牡丹、黄精产业基地等在谈项目尽快落地,为百姓提供更宽广的增收渠道,方便百姓在‘家门口’赚钱。”孙福晓表示,南海新区还专门制定出台支持优质农业发展15条政策,拿出专项资金鼓励现代农业发展,新建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乡村振兴产业园,引导一批返乡人员就业创业,培育一批本土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80后”青年李长生就被吸引回了老家西店子村。“之前在外地做装修工作,现在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干脆就回家创业了。”李长生说,现在他流转了村里的40多亩土地,种植大姜、蘑菇,带动村里20多名村民本村就业,去年销售收入近百万元,今年又新上了苹果项目。

      得益于城乡均衡发展,全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了农业发展、城市管理之中,靠着自己的双手迎接新生活。南海新区为了让更多居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开办农村劳动力前置转移培训班,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产业发展特点,让居民掌握一技之能,年轻人进工业园区,年龄大的进农业园区,人人都能在家门口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我们村近百号人参与到了南海新区的建设之中,有干园林绿化的,也有干市政工程的,有本事的人还到了工业企业里面干水电、当工人,这全是新区开发建设带来的机会啊!”东店子村党支部书记王龙祝不禁感慨道,村里的老屋也改造成了民宿,同步发展新兴农旅业态,现在都成了生态宜居、产业链健全的美丽乡村了。

      据了解,群众全部搬迁上楼之后,南海新区选择了东浪暖、榆树底、百寿庄、东店子、鱼池等5个特色村庄发展民宿旅游经济,打造农旅融合、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擦亮都市农业“金字招牌”。

      住楼房不丢乡愁,家门口还能上班,每每想到这,60多岁的龙昊小区居民孙洪芳就爱到村史馆里转转:“住了大半辈子平房现在上楼了,本以为会种一辈子地,谁曾想能在小区物业上班呢,领着保险、拿着补贴、赚着工资,这日子越来越幸福啊!”(通讯员 王晓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