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曲黎悦)3月22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水资源形势及“世界水日”活动有关情况。据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构建全域水系连通大网络,构建起丰枯调剂、余缺互补的水资源调配体系,实现对地表水、地下水、黄河水、长江水、非常规水五水联合调度。
发布会上,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市水利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刘建国介绍,我市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人均实际占有水资源量为573立方米,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面对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我市将保障水资源安全提升到全市“三个力保”的战略高度,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以系统思维治水管水,统筹做好节约水、广蓄水、引客水、淡海水、用中水、治污水等“六水共治”文章。目前,我市已实施的7项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和正在实施的3项水源调蓄工程,可恢复和新增兴利库容3.1亿立方米;骨干水网工程体系日趋完善,市区建立起多水源联合调水、多水厂联合供水的供水保障网;实施华能电厂海水淡化工程。新建、改建、扩建4处净水厂,在全省率先启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城市供排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针对我市当前存在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等问题,市水政监察支队队长于泉贵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构建全域水系连通大网络,“做亮一批点,串起一条线,拉出一张网”,全面提高我市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增强防御水旱灾害能力,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起丰枯调剂、余缺互补的水资源调配体系,实现对地表水、地下水、黄河水、长江水、非常规水五水联合调度。
“做亮一批点”,是指通过水源工程措施固基础,加快推进黄垒河地下水库、母猪河地下水库工程,工程建成后将新增蓄水库容6200万立方米;“穿起一条线”,是指通过骨干水网建设强筋骨,重点实施黄垒河地下水库—母猪河地下水库—米山水库连通工程,实现市域骨干水网贯通,预计每年可增加区域雨洪资源利用量5000万立方米;“拉出一张网”,则指通过推进“并线工程”通经络,推动市域水系连通工程与省级调水工程两条线有效衔接,实现市域中线“河河、河库”贯通,真正构建起市域水资源调配大体系,护住全市水脉“生命线”。
除了“开源”,“节流”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办法之一。据悉,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我市已将节水工作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起“信用+节水标杆”、“信用+节水达人”等五项信用节水新模式,覆盖市区各行各业,以信用手段促进企业、社区及居民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营造节水、爱水、护水的良好氛围。
同时,市水务集团党委委员、中心区供水公司经理于守兴表示,今年水务集团计划投资7800万元,对城区21处路段近27千米直径300毫米以上供水主干管网进行改造;计划继续投资400万元对老旧城区供水支管网进行改造,完成从主到支的有序改造,从根本上解决年久老化、管材不佳导致的跑冒滴漏等问题,切实降低城市供水运行中的漏损。
发布会上还公布了今年我市“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活动安排,主要包括有奖知识答题、发布宣传口号和公益广告、开展媒体宣传及开展“节水进社区”四项活动。其中,有奖知识答题活动从3月22日持续至3月28日,广大市民可以通过关注“水润威海”微信公众号参与答题抽奖,答题正确率60%以上即可获得奖励。(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