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解读报道

到2025年,威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将超过1500家

2022-02-11 编辑: 宋倩

      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宫子媛)2月10日,市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日前印发的《威海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到2025年,全市省级以上各类技术创新平台达到400家以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企业突破25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00家。

      据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调研员赵静介绍,《规划》共10章、49节,主要包括“十三五”时期威海科技发展的基础优势与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总体要求及发展目标等、规划顺利实施的服务生态和保障措施三个部分,旨在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推动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跃上新台阶。

      “十四五”是威海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重要机遇期,是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攻坚期,是营造省内一流科技创新生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期。

      《规划》明确指出,到2025年,我市创新环境明显优化,创新要素充分集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体系基本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有机衔接,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更加凸显,为实施“五化”重点任务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规划》为“十四五”科技创新系统列出了“路线图”——力争到“十四五”末,威海市全社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9.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培育引进省级以上科技领军人才100人以上,培养具备技术攻关和研发能力的科技人才1000人左右。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企业突破25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00家。

      突出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1+4+N”创新平台体系、国际海洋科技城两大科技创新核心引擎作用,我市全方位推进国内产学研深度合作,构筑深耕日韩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产业、人才、资本、技术与信息等创新要素合理流动与融合发展,建设具有特色的区域创新中心。

      持续做活“1+4+N”,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健介绍,我市发挥“1”统筹引领作用,推动“4”平台发挥产业创新主力军作用,推进“N”平台打破地域界限,服务辐射全市,加速拉动产业集群式发展。

      围绕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威海(荣成)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朝阳表示,海高园将加大专业招商力度,吸引生物制品、特医食品、医药保健品等技术成果在园区转化,加快推动海洋食品产业提质增效、生物科技产业聚链成群、装备制造产业能级跃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稳步提升,打造全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蓝色引擎。

      以区域创新中心带动全市科创实力全面提升,《规划》对高校院所等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明确了发展方向。力争“十四五”末,全市省级以上各类技术创新平台达到40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30家,全市专业化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达到50家以上,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

      预计到“十四五”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4%,全市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年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30亿元。(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