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社要闻

争创开门红 | 赴黔招工拉开我市跨区域招工序幕

2022-02-14 编辑: 仲鹤

      赴黔对接开启春节后我市跨区域招工第一站

      全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大会召开后,市人社局迅速行动,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春节后上班第三天,由市人社局和文登区、高新区人社部门及部分人力资源机构组成的首支人力资源对接团队,赴贵州省的安顺市、毕节市、遵义市开展劳务对接活动,正式拉开了虎年我市跨区域招工的帷幕。2月14日,第二支对接团队将赴云南,2月15日,第三支对接团队将赴枣庄……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市人社局将陆续由市直人社系统处级干部带队,组成16支人力资源对接团队,分赴省内外50多个城市开展跨区域劳务合作活动,为我市骨干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落地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个“提前”抢占本次赴黔招工先机

      提前搜集招聘信息

      摸准需求是开展劳务对接活动的基础。春节前,依托全市人社系统服务专员队伍,市人社局通过电话、微信、QQ等多种方式,对我市广大企业进行了用工需求信息摸底,共收集了600家企业的上万条招聘信息。通过精心筛选,最终确定了歌尔微电子、威高骨科、三角轮胎、天润曲轴、迪沙药业等52家薪酬待遇高、需求规模大的骨干企业作为此次跨区域劳务对接活动的重点,并编印了《威海市部分重点企业岗位需求手册》,收录了共计3000条企业用工需求信息。

      提前确定对接城市

      选准对接城市才能招到工人!春节前,市人社局就按照城市常驻人口总量、外出务工人员规模、当地薪酬水平等多项标准,对本次跨区域招工的目的地城市进行筛选。最终确定贵州省的安顺市、毕节市、遵义市作为首批赴黔劳务对接目的地城市。

      提前发布招聘信息

      信息对接是招工取得实效的关键。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市人社局就将52家重点企业的3000条招聘信息同步向贵州省的3个目标城市进行了推送。通过当地人社部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招聘信息宣传单、村组小广播和大喇叭等渠道,广泛发布,确保当地每名劳动力获得1条以上的岗位信息。

      三个“对接”点“靓”本次赴黔劳务对接之旅

      对接当地人社部门

      对接团队先后与安顺市、毕节市、遵义市的市县两级人社部门开展了劳务对接,系统推介了我市蓬勃发展的各类产业、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优惠的市场化招工政策等。3市人社部门均非常欢迎我市赴黔开展劳务对接活动,认为在劳务资源方面与我市有着很强的互补性,未来双方有着很强的劳务合作潜力。

      在安顺市,安顺市人社局局长袁化龙认为威海市产业基础好,薪酬待遇高,对本地务工者非常具有吸引力,下步,将加大对威海市企业的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发动当地务工人员来我市就业,让我市成为当地重要的务工目的地。

      在毕节市,毕节市就业局局长陈环表示,威海市职业技能提升政策非常优惠,与毕节市当前推动劳务输出转型的思路非常契合,接下来,将同威海市在劳务输出前培训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

      在遵义市,遵义市就业局局长贺孝循介绍,当地每年都有160多万的外出务工人员,但大部分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以后,将推动两市人力资源服务中介机构的合作,组织更多的务工人员来我市电子装配、医疗器材、海产品加工等领域企业打工。

      对接当地劳务中介机构

      对接团队高度重视与当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对接交流。

      在安顺市,对接团队与当地的黔中人力资源公司、瑞祥职派有限公司进行了对接交流,考察对接了安顺市人力资源产业园,与麦琪培训学校、源宇诚人资公司等多家园区入驻企业进行了对接交流,并就企业市场化培训、劳务输出、务工人员权益保障等工作,与企业负责同志进行了详细交流。

      在毕节市,对接团队不仅与毕节市人力资源公司进行了对接,还赴柏杨林街道实地走访了好活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设立的好活乡村振兴服务站,详细了解了“好活云”灵活就业服务平台。

      在遵义市,我市两家人力资源机构与当地的晟铭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和仁和顺劳务派遣有限公司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深入探讨了下步双方在劳务派遣、劳务前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的可能性。

      对接当地务工人员

      了解当地务工人员的真实情况是本次对接活动的重中之重。考察对接期间,对接团队实地走访了安顺市人力资源产业园的金盾文化传媒公司,毕节市柏杨林街道和美社区的就业扶贫车间,遵义市桐梓县桐梓重庆工业园的伍尔特电子、双盛电气两家企业。通过面对面与企业相关负责人、普通务工者进行交流的方式,真实了解了当地企业职工年龄结构、薪酬待遇、生活习惯和劳动条件、来威务工意愿等情况,为下步招工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大“成效”成就赴黔劳务对接丰硕成果

      新建成3处劳务基地,拓展了我市招工“朋友圈”

      通过全面深入的交流对接,我市与安顺市、毕节市、遵义市人社部门在合作开展技工院校订单培训、劳动力供需信息共享、线上招聘合作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共签订了3份劳务合作协议,并分别进行了“威海市劳务基地”授牌,3座城市正式成为我市新的劳务合作基地。目前,我市建立的省外劳务合作基地已达34处,我市劳务合作“朋友圈”持续扩大。

      密切劳务中介间联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在贵州期间,我市两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安顺市的黔中人力资源公司、瑞祥职派有限公司,毕节市人力资源公司,遵义市的晟铭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和仁和顺劳务派遣有限公司等5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分别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我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他们商定,下步将合作开展技工院校订单培训和劳务输出前培训,切实提高劳务输出质量;加强劳动力供需信息共享,优先在当地推送相关信息;加快易地搬迁贫困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对外劳务输出,持续提高他们的收入;保障外出务工人员权益,等等。

      创新劳务合作方式,让招工更加有的放矢

      在安顺市,对接团队实地了解了当地人社部门构建务工人员大数据搜集分析平台的成熟做法,为我市建设大数据平台服务企业招工引才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在毕节市,对接团队详细了解了当地举办的首届“春暖乌蒙 情系乡贤”千村直播带岗大赛情况,将我市52家企业的3000条用工需求信息通过直播带岗的方式在当地广泛发布了出去。在毕节市柏杨林街道,对接团队深入了解了当地通过建设务工人员数字化平台,实现了对当地务工人员的全过程跟踪,为我市全方位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提供了借鉴。在遵义市,对接团队赴燎原镇蟠龙社区,实地了解了当地建设“春风小院”帮助务工人员托管幼年子女和看护照顾老人的经验做法,为我市深入打造“就业友好型城市”提供了成熟经验。

      下步,我市将进一步密切与贵州省3座城市的劳务合作关系,全面落实对接期间达成的多项合作协议,推动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引进更多的当地优质劳动力来我市就业,在为我市骨干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落地提供用工保障的同时,帮助劳务合作城市劳动者就业增收,最终实现双方的“共赢共促”。(来源:威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