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解读报道

到2025年,威海城市书房等新型文化空间达100处

2022-10-15 编辑: 仲鹤

      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沈道远)10月14日,市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日前出台的《威海市加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全面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据悉,到2025年,全市城市书房、乡村书房等新型文化空间总数达到100处,公共图书馆年流通人次达到450万人次等,“城乡15分钟文化服务圈”全面建成。

      “2020年威海成功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升。为推进示范区创新发展,我市编制了这个《规划》。”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许宏妮说,《规划》在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贯彻精致化理念,进一步满足城乡居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

      计划到2025年,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乡协同发展机制逐步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15分钟文化服务圈”全面建成。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公共图书馆年流通人次达到450万人次,人均公共文化服务实现2次。

      《规划》确定了10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如构建城乡一体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到2025年全市城市书房、乡村书房等新型文化空间总数达到100处。同时,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多元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等。

      全民阅读和群众性文化活动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志荣说,今年全市将开展49项“书香威海 全民阅读”重点活动,城市书房总数达到46家,新建12处乡村书房,再培育阅读推广人100名以上。

      “十四五”时期,“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广场文化活动年均演出将不低于70场,对基层各类文化骨干、文化能人培训年均不低于1500场,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年均不低于3000场。至“十四五”末,全市登记备案群众文艺团队不低于3000支,实现每村(社区)建有1支以上长期稳定运行的群众文化团队。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财政经费的有力保障。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市财政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王以威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市财政部门将加大投入力度,健全保障机制,把基本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纳入各级政府预算;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强化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推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