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解读报道

市属国资国企2025年改革创新“路线图”出炉

2025-08-06 编辑: 仲鹤

威海新闻网讯 8月5日,市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市属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工作情况。

据介绍,从2023年起,我市大力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经过两年多努力,改革任务已完成90%,进展处于全省前列。产业布局方面,实施战略性重组工作,市属国企从15户优化为12户,企业市场信用评级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我市对25户权属企业合并同类项,更好实现资源集约式配置。重点开展亏损整治行动、清收盘活行动、提质增效行动,亏损整治行动成效明显。高频次开展招商工作,引进内资2.4亿元。截至6月末,市属国企社会贡献总额15.98亿元,同比增长6.1%;实现税收2.49亿元,同比增长8.10%,向好态势保持稳固。

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于松涛介绍,2025年是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围绕我省2025年着重抓好的10项重点改革任务,对照市两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重点目标、重点任务和市属国企现状,明确市属国资国企2025年改革创新目标任务,即调整产业布局、改善经营质效、坚守底线红线、激发企业活力四大项。

在产业布局调整方面,针对主业多元不聚焦、主业萎缩、公益企业主业不强等问题,我市将逐户明确企业主责主业,按照各企业主业数量不超过2个、拟培育主业不超过1个的原则,对市属国企主业进行重新认定,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试点培育主业,加快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年初市国资委制定下发《威海市市属国有企业主责主业管理办法》,规范主业核定标准、名称表述、主业等,指导企业开展主业重新确认工作,目前12户市属国有企业中,拟调整主业5户,维持现有主业7户,另有拟增加培育主业3户。”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刘玉凤介绍。

当前,创效、增效已成为我市国有企业最紧迫的任务。为提升国有企业资产质量和运行效率,市国资委将加强经济运行调度,确保坚决完成年度工作目标。在改善经营质效方面,将深入推进亏损治理,把全资、控股、参股亏损企业(不含市场化基金投资项目)全部纳入治亏范围,持续压控亏损面、亏损额;将探索“一户企业高效推进一件事”工作机制,紧盯城投集团转型升级、热电集团大机组项目建设融资、公交集团减亏治亏等一揽子要事、难事,与企业共克时艰。

在坚守底线红线方面,市国资委将打好投融资管理组合拳,严格融资预算审核,严禁超预算融资,逐笔压降融资成本,原则上不得新增非标融资业务、新增融资成本不得超过6%;强力清欠,加大款项清收力度,指导企业综合运用协商清收、法院诉讼等方式,坚定不移完成年度清收目标。

在激发企业活力方面,市国资委将开展公司治理示范工程行动,建立更加完善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构建规范化、专业化、精益化国资监管格局。在做好对市属国有企业的考核评价方面,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宋靖航表示,突出差异性,对商业类企业重点考核“一利五率”指标,对公益类企业重点考核成本压减、服务社会质量和保障能力;将企业负责人薪酬与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紧密挂钩,实现不同企业负责人之间的薪酬差异化,将企业普通员工工资总额与经营业绩考核进行挂钩,实现“工资总额分配看效益,以创收决定增收”的改革目标。

于松涛表示,市国资委将树牢“重实质、讲实绩、求实效”的改革导向,扛好推动改革落实的重大责任,推动市属国企更好发挥战略支撑、产业引领、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功能,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当好压舱石、多作贡献。(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