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王文欣)8月19日,市新闻办举行“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威海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邀请市海洋发展局介绍海洋食品产业链载体建设、品牌打造、要素保障等情况,宇王集团、灯塔水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金鹏水产品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现场分享了企业在产品质量、品牌塑造等方面的故事。
海洋食品产业链是我市重点培育的十条优势产业链之一。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建华介绍,近年来,我市持续强化海洋食品产业链载体建设、品牌打造、要素保障,推动产业链能级提升。目前,海洋食品产业链共培育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家、瞪羚企业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家,规模以上企业199家,累计培育“中国海鲜之都”“中国海洋食品名城”“中国海洋预制菜之都”“中国海参之都”等国字号品牌荣誉14个,“威海刺参”等地标产品39个。
严抓质量管控,赢得行业竞争主动
“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对海洋食品产业链上的企业而言,成就“好产品”“好品牌”,离不开严格的质量管控。“宇王集团拥有国家级食品标准化应用中心等研发平台,生产的高品质海洋健康食品,不仅走进千家万户,还出口到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宇王集团副总经理、海洋生物工程总经理白义化介绍,企业质量管控体系的搭建,始于对产业链的深度整合,自建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覆盖精深加工、保税物流等全环节,实现“原料可溯、过程可控、成品可检”。
在宇王集团,原料入厂前需通过重金属、微生物等多项检测,不合格率严控在市场监管规定范围以下。园区内配备4万吨保税冷库与3座GMP生物工厂,实现从鲜活水产到即食罐头、保健食品全程冷链生产,年加工能力达5万吨。
提到产品质量,在威海金鹏水产品有限公司,生态化养殖是绕不过的话题。从搞海参养殖起步,到发展为集海洋生物养殖、育苗研发、精深加工等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三十多年来,金鹏水产时刻不忘“质量是根,诚信为本”的宗旨,持续发力生态养殖技术升级,创新推行的生态立体化养殖模式,打破传统单一底播模式,在海参养殖池内同步培育基围虾、梭子蟹、海鱼等生物,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养殖过程中,我们注重有益菌培育,构建无菌、无污染、无药残的绿色养殖体系,所产海参参体饱满、品相优异。”威海金鹏水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尊鹏说。
强化品牌建设,“威海海鲜”抱团闯市场
张建华介绍,我市整合威海刺参、荣成海带、乳山牡蛎等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构建了以“威海海鲜”整体区域品牌为统领,以威海刺参、乳山牡蛎、荣成海带等公用品牌为支撑,N个企业品牌融合发展的“1+3+N”渔业品牌体系。目前,乳山牡蛎品牌价值193.85亿元,居行业榜首,威海刺参品牌价值突破60亿元,并持续增长。
充分利用乳山牡蛎品牌影响力,山东灯塔水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牡蛎产业,加速布局全球市场,让乳山牡蛎漂洋过海卖到了美国、俄罗斯、越南等国家。“我们注重打通多元销售渠道,在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的销量常年居于首位,产品进入山姆、开市客、百胜、必胜客、叮咚、美团、朴朴等品牌连锁商超和知名餐饮企业。”山东灯塔水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浩男介绍,企业从单一牡蛎养殖逐步发展为集精品养殖、净化加工、产销联动、文创孵化为一体的牡蛎全产业链企业,投资建设22亩牡蛎活体加工厂,年加工牡蛎鲜品5100吨。
威海刺参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威海海洋食品产业链上具有重要地位。要拥抱更大市场,威海刺参还需要作出哪些努力?发布会现场,威海市海参协会秘书长刘尊鹏给出了“解决方案”——坚定品牌自信,提升威海刺参整体品牌价值。“要把威海刺参作为一个整体对外推广,建立完善从育苗养殖、加工生产到营销宣传的质量追溯体系,企业要把追溯体系真正落实到管理各环节,赋能品牌建设,同时做优苗种培育创新、全渠道营销等工作。”刘尊鹏说。(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