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曲黎悦)11月27日,市新闻办召开“鲁医健康说·情暖四季”系列新闻发布会冬季专场,介绍我市在传染病防控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冬季传染性疾病预防和健康知识。据悉,今年9月以来,全市已接种流感疫苗7.3万剂次。
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杨正辉介绍,今年冬季我市将呈现以流感为主、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叠加流行态势。预计后续流感疫情将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特征,流行强度持续增强,人群密集场所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可能性增加;新冠病毒感染将继续保持低水平流行强度。
为做好今年流感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市卫生健康委提前谋划,围绕加强综合防控力度、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做好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防控、强化医疗服务和健康宣传教育四方面采取系列针对性措施,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目前,我市不仅积极推进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应用,还组建起市传染病疫情研判专家指导组,持续完善市、区市两级传染病应急组织体系。同时,做好医疗机构诊疗情况监测,统筹调配医疗资源,并切实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指导公众科学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管理。
针对如何预防冬季传染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于洋表示,目前我市流感病毒型别以甲型H3N2为主,防护措施侧重接种流感疫苗、做好日常防护和加强健康监测三个方面。其中,接种疫苗可以减少感染、减轻症状和显著降低学生等群体发生流感聚集性疫情风险;学校、托幼机构等特殊场所,则要加强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登记及追踪,做好环境清洁卫生工作。据统计,今年9月以来,全市已接种流感疫苗7.3万剂次,流感疫苗储备充足。
围绕儿童呼吸道传染病,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郭志丽介绍,冬季高发的儿童呼吸道疾病主要包括流行性感冒(流感)、普通感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细菌性感染等,防控措施以接种疫苗、勤洗手、戴口罩、多喝水、勤锻炼为主。若从症状难以区分是哪种病原,可结合血常规及呼吸道病原检查尽快明确诊断,进行针对性治疗。尤其注意有基础病的孩子和小于3个月的婴儿,若出现发热等情况,需及时去医院查找病因。
发布会上,还对结核病和肝病作了介绍说明。“结核病和肝病是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传染病。预防结核病除新生儿及时接种卡介苗外,还建议保持室内通风,减少前往密闭拥挤场所,并注重营养均衡、规律作息、适度锻炼,提升自身免疫力;肝炎的预防与控制方面,则要做到按要求接种疫苗、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不安全性行为、不共用牙刷剃须刀、杜绝非法采供血;医疗操作使用一次性器械。”市胸科医院党委委员、肝病一科主任臧玮表示。
除季节性传染病外,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对此,市立医院心血管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沈莉提醒,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需要特别做好头部、颈部、脚部等关键部位的保暖措施;注意早晨醒来不要立刻起床,先在床上躺几分钟,活动四肢后再慢慢坐起;起身时要避免猛然站立,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引发头晕摔倒。已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需注意遵医嘱用药,严格控制各项指标,并勤测血压,避免会导致血压“过山车”的行为;如果出现血压持续偏高、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切勿自行处理。
今年12月1日是第38个“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守正创新,终结艾滋”。据介绍,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工作和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如果已经发生高危行为,应尽快到疾控中心或定点医院进行咨询与检测,必要时启动暴露后预防。市卫生健康委将以“世界艾滋病日”为契机,整合资源、创新思路,部署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促进各项措施落实,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艾滋病防治的良好氛围。(来源:威海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