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蓝色样本”助力经略海洋

2018-06-09 编辑: 刘思冰

    “蓝色样本”助力经略海洋

    ——全市海洋强市建设动员推进大会经验交流亮点点击

    ◎本报记者 杜晓莹

    威海最大的特色在海洋,最大的优势在海洋,最大的潜力也在海洋。威海有自信、有底气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全力打造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努力争当海洋经济发展走在前列排头兵。

    在全市海洋强市建设动员推进大会上,市发改委、荣成市、威海港和迪沙药业分别作交流发言,聚焦海洋经济发展,介绍经验、提出思路,也为全市齐心协力推进海洋强市建设提供“蓝色样本”。

参会人员认真听会。 本报记者 刘志鹏 摄

    发改委:《威海海洋强市建设总体方案》全省率先出炉

    今年以来,市发改委按照“1+33333”工作体系,紧紧围绕四个走在前列排头兵的目标定位,统筹谋划、加强协调,凝聚各方力量,全力推动海洋强市建设。

    顶层设计对于推动海洋强市建设尤为重要。在省里提出海洋强省发展战略后,我市第一时间启动海洋强市编制工作,提出建设“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的总体定位。方案编制注重突出站位意识、创新意识和前瞻性、操作性,融合了产教融合、海洋信用、透明海洋等最新发展理念,彰显威海特色、威海优势和威海格局。

    《威海海洋强市建设总体方案》的编制过程中,市发改委选派业务骨干全程参与省“行动方案”编制工作,努力将我市海洋强市的发展思路、重大事项、重点项目挤进省方案中。在省印发的《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中,威海元素出现114次,65个项目列入海洋强省重点项目库,均居全省第二位,基本实现了“充分反映威海诉求,争取威海利益最大化”的工作预期。

    为抓好任务落实,市发改委对《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涉及到的威海事项、《威海海洋强市建设总体方案》中的工作要点,进行细化分工,分解落实到各区市和46个市直部门、单位,编制《威海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建立健全海洋强市推进机制,研究制定推进港口发展的意见,抓好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争创,强化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重大事项、重点项目的落实落地。

    荣成市:化海洋优势为新旧动能转换最大机遇

    荣成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战略思想,按照省市部署要求,发挥海洋比较优势,主动开展一系列工作,化海洋优势为新旧动能转换最大机遇。

    推动海洋强市建设首当谋篇布局。荣成市组织编制了荣成海洋强市建设行动方案,明确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5月下旬和6月初,先后举办全国水产科技活动周、首届中国海藻产业创新大会,谋划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路径。

    同时,荣成市还争取威海国际海洋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30多个重点事项列入全省行动方案;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被确定为山东省海洋类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山天鹅小镇列入全省服务业特色小镇,加上去年批复的虎山海参小镇、人和靖海渔港小镇,荣成海洋类特色小镇达到3个,目前正在加紧对接后续的配套政策。

    荣成市还突出项目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5月,荣成市与清华大学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俚岛海科实施的斐济—中国渔业综合产业园项目,最近被省发改委正式立项,是全国首批10个农业开放合作试点中唯一的海洋类项目。

    下一步,荣成市将深入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把海洋经济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最大机遇,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优势,紧跟科技兴海导向,实施海洋技术创新突破工程;紧跟产业强海导向,实施海洋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工程;紧跟生态护海导向,实施海洋生态绿色治理工程;紧跟开放活海导向,实施海洋开放平台提升工程;紧跟科学用海导向,实施海洋共建共治共享工程。

    威海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的指示精神,威海港全力推进航线开发,积极开通铁路班列专线,全面加快“无水港”布局,持续优化通关环境,不断夯实企业管理基础,积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有力促进了港口的高质量发展。

    2017年,威海港集团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467.5万吨,集装箱吞吐量73.33万标准箱,实现利润1.91亿元,上缴税费1.8亿元。

    海洋强市,港口有责。为加快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全面落实我市海洋强市战略部署,威海港将积极推进港城发展协同化,把航线开发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中之重,对国内、国际集装箱铁路专线进行了深度谋划,努力探索实现威海港与仁川港的自由通航,打造“仁川空港、仁川海港、威海海港、威海空港”物流联运体系。

    积极推进港口业态高端化。努力把威海港打造成面向东北亚的物流平台、信息平台、金融平台和贸易平台,不断提升涉港大宗贸易的经营能力,做到以贸易发展促进港口物流发展。

    积极推进港口装备智能化。近期目标为加快实现安全管理的智能化、单台作业设备的智能化;中期目标为加快实现单一货种作业的智能化;远期目标为加快建设智能化专业码头。

    积极推进港口发展一体化。根据海洋强市部署和要求,紧密配合全市港口资源整合,不断优化港口产业布局,通过错位发展,把港口优势变成发展海洋经济优势。

    迪沙药业:“问药”海洋成就大健康产业

    海洋生物制药产业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是我市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瞄准“问药”海洋这一突破口,迪沙药业建成山东海洋药物与功能食品研究中心,以海洋生物为原料的健康产业正在迅速发展。

    目前,迪沙药业海洋药物与功能食品、大健康产品研发平台正在加速建设中,在研项目包括高效生物酶法制备高纯度等。为建成一流的海洋生物研发平台,迪沙药业计划3年内建设和改造1.5万平方米科研大楼,总体科研场所达到6万平方米,海洋研发人员达到100人以上,每年合作项目不低于10个。

    在加速实现海洋生物原料产业化方面,迪沙药业在文登厂区投资1亿多元,建成海洋产品专用生产车间,年产海洋生物制品50余吨。迪沙药业计划2年内再建设2个海洋生物制品专用车间,将年生产海洋生物制品能力提升到300吨。

    以海洋生物原料为主体,迪沙药业加速建成大健康产品集群。以海洋虾蟹贝类为原料,迪沙药业研发提取高科技海洋生物新材料,产品涵盖特医食品、海洋生物化妆品、海洋生物服装家纺品等,目前已运作40多个品规。公司将再投资2亿元,生产合作1000个以上品规,延伸公司医药产业链条。

    此外,迪沙药业还打造国际、国内市场营销网络,投入市场有食品级壳聚糖、氨基葡萄糖等5个产品品种,2017年海洋产品销售额5000多万元。接下来,迪沙药业将继续大力拓宽国内、国际两条销售渠道,不断提高海洋产品国内市场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