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胶东花饽饽及民俗面点大赛举行

2018-11-20 编辑: 宋倩

威海新闻网11月20日讯 (文/图 初佳伦 王婷婷)九龙祝寿、鱼水情深、松鹤延年……蔄山镇创业服务大厅里,活灵活现的花饽饽一眼望不到边。近日,由市人社局主办,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临港区人社局、蔄山镇人民政府承办的“胶东花饽饽及民俗面点”大赛举行,30名面点师在这里巧手翻飞,展示高超制作技艺的同时,也“捏”出了他们红火的创业梦。

花饽饽作品展示。

选手秀出高水平

比赛尚未开始,花饽饽展台旁已是摩肩接踵,各路选手的参赛之作在这里一一码齐。欣赏着这些各具特色的花饽饽,大赛评委、高级面点师王平不住赞叹:“即便以专业眼光看,这些作品都在水准之上了!”

王平介绍,今天的大赛不光是看饽饽,更要做饽饽。按大赛规则,选手参赛作品分值占40%,接下来选手将使用统一食材依次制作,每人限时1小时,作品出锅马上评分,分值占60%。依据总分,将评出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和若干优秀奖。

为把奖牌捧回家,选手们铆足了劲儿。赛前,黍喜花饽饽首席面点师耿根聚精会神观察着展台上的花饽饽,不放过一个细节。

“我本次参赛的作品‘花开富贵’两三小时就能做成,但现场制作时间有限,对选手手法、速度的要求都很高。”耿根表示,现场主要考验选手临场发挥能力,从事花饽饽制作已两年多的他对此很有信心。

双华缘胶东大饽饽加工厂厂长牛月芬也是参赛“大拿”之一。今年58岁的她,曾数次参加我市花饽饽制作比赛,并于“花式面食技艺擂台赛”夺得一等奖。“花饽饽制作一看底子,二看天分,大家学习的时间差不多,谁的基本功扎实谁就可能获奖。”牛月芬道出了取胜秘诀。牛月芬自幼受家人熏陶,对饽饽等面制品制作方法“门儿清”,又经过多年实践,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花饽饽。

“捏”出火热创业梦

当日上午,参赛选手张果《福寿康宁》《富贵有余》两个作品,得到了现场评委、观众一致好评。很难想象,轻松做出精美花饽饽的她,一年前还是个“门外汉”。

“是市人社局组织的花饽饽培训让我有了一技之长。”张果介绍,自己多次参加花饽饽培训,手艺日益娴熟,如今在培训班里也算“半个老师”。

凭着这门手艺,她与丈夫开起了夫妻店。2018年元旦刚过,他们位于蔄山镇中心150多平方米的金麦园花饽饽夫妻店开业,如今收入可观。

当天的比赛现场,和张果一样的选手不在少数,他们多数曾参加我市组织的各项就业创业培训,如今凭借花饽饽这门手艺,办起了红红火火的花饽饽事业。

面点师于浩是现场少有的男选手,虽是第一次参赛,但他带来的作品《“参参”祝福》以文登西洋参为原型制作而成,吸引了许多目光。“我以前在宾馆做厨师,自己开过包子铺,后来发现花饽饽成了新潮流。”于浩笑着说,经过两年多学习、摸索,他将文登西洋参“威海元素”融入花饽饽制作。如今,他的花饽饽事业越做越红火,花饽饽远销青海、山西等省。

同时,技艺高超的参赛选手也吸引来一批用人单位。威海正源堂职业培训学校校长李翠香表示,花饽饽产业在威海发展得如火如荼,本次参加花饽饽大赛的选手都具有丰富经验,是担任培训老师的良好人选。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大赛旨在通过以赛带训等方式,培养和发掘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和致富能手,不断提升农村居民就业创业质量,全力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