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寻标对标找差距 比学赶超争一流

2019-01-04 编辑: 宋倩

寻标对标找差距 比学赶超争一流

——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精神,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全新局面(一)

威海新闻网1月4日讯(记者 王玲 杨彩明 李森)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航向,积极开展寻标对标、比学赶超活动,勇攀高峰,勇争一流,奋力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全新局面。

对标先进

提高工作目标和标准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找准学赶标杆,逐项内容对比分析,找出差距不足,这为各部门单位在寻标对标、比学赶超活动中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2018年,为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实施意见》,并与中国信通院、省通信管理局和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签订了四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借助这样的好形势,如何能更进一步推进落地速度、让建设方式更灵活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目光锁定在珠三角腹地城市佛山,通过现场考察、交流座谈等方式,学习借鉴该市当地产业特点、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党组书记,市委工业工委书记乔新跃介绍,不仅仅是在工业互联网发展方面对标佛山市,针对我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薄弱环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还紧锣密鼓制定了多项学赶方案,并已经付诸行动之中,比如在政策顶层设计方面对标烟台市,在产业集群培育方面对标台州市等等。

“时不我待,比学赶超更要争分夺秒。”这是市人社局局长王子明走出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会场时,面对记者说出的第一句话。事实上,比学赶超也是近一段时间以来市人社局工作的“重头戏”,王子明说,近期市人社局已经在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效能、维护劳动关系稳定等方面“瞄准”赶超对象全面发力。

“苏州近年来整合了全市14个职能部门的人才服务项目,为近3000名高层次人才提供人才认定、待遇落实等服务,这得益于他们采用前台‘一站式’受理、后台多部门协作的模式,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了‘一揽子’服务。我们在考察之后,认为这样的模式也同样适合威海。”王子明介绍,对标苏州的先进经验,下一步将抓紧谋划部署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建设。

明确这些差距,就找到赶超方向。“我们在分析中发现,比如在技师工作站建设工作中,我市政策只在首次评选时有奖励政策,没有制定后续的激励政策,而苏州制定的政策就高度重视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后续管理工作,促使其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 王子明说。

今年,市人社局将围绕加大新旧动能转换人才供给,分产业举办威海“英创会”,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加大职业培训和服务企业用工力度,继续深化社保制度改革,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努力为精致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我们将对标学习宁波舟山港的资源整合、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大力深化威海港和青岛港合作发展。”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进一步增强我市对日韩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港航优势,强力推动海洋强市建设,大力提升威海“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物流节点城市地位,将港口建设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公交服务水平和乘客满意度,市交通局将对标青岛市,紧抓公交都市创建契机,学习调整公交管理体制、建立行业监管考核制度、制定公交运营财政补贴办法及配套制度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确保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继续走在前列。

苦练内功 推动“精致城市”建设

寻标对标、比学赶超最终目的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上,体现在“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上。为此,各部门自我加压,主动作为,以“跳起来摘桃子”的干劲全面推动新一年的工作开新局、见实效。

“我们将珠海市、烟台市两市定为寻标对标的对象,通过对表对标,寻找差距,弥补短板,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重点学习两市优化创新政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发明专利产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力争在重点指标上,增长率均高于两市,逐步缩小差距。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力争达到6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谈及下一步打算,市科技局的工作目标非常明确。

目标要有得力的措施作为支撑。今年,我市将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突破高端创新载体建设,依托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设立威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着力推动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突破发展;学习借鉴南方经验,打造集全市创新基础、经验、成果于一体的威海市产业创新展示中心;加快青岛大学威海创新研究院建设,在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完善威海(荣成)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产业基础,积极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二是继续深耕日韩助力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建设韩国科技产业园(韩国大学科创园),提升中韩创新大赛规模层次,启动威海国际海洋高新技术交易中心建设并举办首届中日高新技术成果对接大会,助力城市国际化战略实施和对外开放新高地打造。三是加快科技型企业培育壮大,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企业育成完整体系,争取年内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5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460家。

1月2日下午,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当天,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就召开专题会议,认真传达学习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家畅所欲言,结合我市实际,围绕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经略海洋、精致城市及七大千亿产业集群建设等重点工作,打造金融工作亮点和特色,形成金融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进行精心的研讨和谋划。

“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的部署要求,我们拿出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谋划推进新一年的工作。目前,银企对接活动筹备、银税互动平台和惠企金融平台搭建等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张刚介绍说。

在寻标对标、比学赶超活动中,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确定了宁波市、烟台市为学赶对象,主要学习宁波打造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先进经验,学习烟台上市挂牌公司对直接融资工具及并购重组的创新运用。

在学中找差距、定目标、鼓干劲,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将把工作与七大千亿产业集群相结合,引导银行机构积极向上争取信贷政策和额度,深入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力度。与精致城市建设相结合,密切跟踪对接上级政策,狠抓金融优惠政策落地,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与经略海洋建设相结合,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贴身融资支持,积极开展船舶融资、航运融资、物流金融、海上保险、离岸金融业务、大宗海产品交易等海洋金融服务。与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相结合,加强金融、科技、财政、产业等政策协同,优化科技支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政策,设立企业应急转贷资金,搭建银税互动平台和惠企金融服务平台,最大限度放大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与企业冲击新目标相结合,引导企业积极对接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