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点单” 按需订制志愿服务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文登路径”
◎记者 蔡君君 通讯员 王海政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人数超万人,志愿服务身影活跃城乡,文明实践活动遍地开花……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文登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探索实施志愿服务项目,发挥不同群体优势,更好地满足群众需要,并建立志愿服务“微平台”,让志愿服务更精准,参与更便捷,走出了一条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文登路径”。
项目化
志愿服务品牌成
“最美期待”
6月4日,文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馆“艺彩龙乡”志愿服务队成立,吸纳了近160名志愿者,并分成了文艺服务队和非遗传承人服务队两个小队。
志愿服务队成立第二天,60多名志愿者就来到了瑞云祥田园养老公寓,为老人们献上文艺演出,送上了文登花饽饽、剪纸、葫芦雕等非遗作品,受到老人们的热烈欢迎。
7月,志愿服务队将与文登区侯家镇朱家村的龙乡艺术团联合排一场文艺演出,并给龙乡艺术团提供艺术辅导。
8月,服务队将走进社区开展面塑、剪纸等非遗活动……
“通过开展特色品牌志愿活动,希望吸纳更多优秀的志愿者加入进来,叫响‘艺彩龙乡’非遗文化志愿服务品牌。”文登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文化馆馆长慈永航说道。
这是文登区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精品化、品牌化建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文登区积极探索把自发的零散的志愿服务活动以项目化的形式整合起来、固定下来。今年,确定了“雷锋月送服务”“移风易俗、文明祭祀”“劳动最美 关爱劳动者”等志愿服务活动主题,明确了服务内容、活动方式,盯准了服务对象,逐步建起具有文登特色的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式的志愿服务体系。
“益暖文登·志愿服务社区行”“微心愿”“爱心驿站”等品牌项目的建立,“关爱城建三工”“交通秩序引导”“国学诵读”等一批本土志愿服务品牌的打造,进一步提升了志愿服务工作的项目化、专业化水平。而对于优秀的志愿服务队伍,文登区文明办还逐项进行指导、跟踪问效,确保特色品牌项目持之以恒推进。
分众化
志愿服务队伍管理
“各取所长”
“组织男声合唱排练;到安泰表演太极拳;组织大合唱……”76岁的刘树宽是文登区老干部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他有一个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志愿者协会每天要干的事情。
“我们虽然退休了,但还想发挥余热,用所学为社会做点好事。”尽管已年过古稀,可刘树宽每天围着协会、志愿者们转,干得非常起劲儿。
文登区老干部志愿者协会从成立到现在已有4年,发展老干部志愿者会员620余人,充分利用离退休老干部的专业优势,组建了体育健身、艺术团、书画社、农业科技等8支志愿服务队,每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20余次。现在,文登区注册志愿者已达8万人,区级志愿服务队伍有128支,形成了区、镇、村三级志愿服务体系。
如此大的规模如何实现有效管理、有效服务?为此,文登注重分众化管理,针对不同志愿者的年龄结构、职业特点、爱好特长,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实现服务与需求的最佳匹配。
为指导做好老年群体志愿服务工作,文登成立了老干部志愿服务指导中心,进行培训指导,开展经验交流,并引导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根据老干部党员的优势特长,优选志愿者骨干,打造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今年,15个镇街离退休干部党支部、28个区直部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成立了老干部志愿者服务队,已发展志愿者近2000人,通过文艺展演、法律服务、卫生下乡等途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00余场次,赢得了市民的广泛赞誉。
“我们还将充分发挥‘志愿文登’平台作用,拓宽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正能量活动的渠道,实现志愿服务活动发布、认领、总结、汇总的信息化和便利化。”文登区委老干部局副局长黄汝民表示。
微平台
志愿服务可以“私人订制”
“孩子成长,家长焦虑,原因在于家长难以合理掌握自己对爱的把握。”6月22日,在文登区教体局家庭教育“周六志愿服务”活动中,文登区柳林小学的教师汪秀钰以“放手让孩子自己来”为主题进行了现场宣讲。宣讲结束后,10名经过培训的志愿者与汪秀钰一起面向家长答疑解惑。
这是文登区教育局志愿服务总队在“志愿文登”微信小程序上面向全区志愿者发布的第31期招募活动,当时仅有的10个名额很快就被志愿者们抢占一空。
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在文登已蔚然成风,但志愿服务队伍还需壮大,项目活动还要吸纳更多专业力量,不同队伍之间仍需取长补短,也成了眼下“成长的烦恼”。为此,今年3月,“志愿文登”微信小程序上线了。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志愿服务组织可以点击小程序中的“活动发布”板块,面向全区发布各自服务活动预告和志愿者召集信息,有意参加的志愿者可在线报名,为更多志愿者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同时,群众也可以通过活动列表提前了解相关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度和知晓度。
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活动,最终还是要从群众角度出发,让群众从中受益。为切实满足群众需求,“志愿文登”实现了群众“点单”按需订制志愿服务。在“志愿文登”的“需求定制”板块,设置有扶贫济困、扶老助残、心理咨询、亲情陪护等18项需求类型可供选择,群众只需填写需求名称、人数、时间、地点、联系方式,即可提交服务需求,文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及时“接单”组织志愿服务,精准地满足群众志愿服务需求。
目前,依托“志愿文登”微信小程序,文登区已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86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6448个小时。据了解,在志愿服务活动初始及结束阶段,志愿者可以通过扫码签到、签退,志愿时长自动录入后台,作为志愿者评先选优、奖励等依据,文登区也将以此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新机制。
“我们积极探索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把庞大的志愿服务体系与每个人互联,让志愿服务项目能够精准落地,让每个人能够便捷加入志愿服务,使更多的人乐于志愿,乐享服务,通过志愿服务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更精致。”文登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军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