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临港区

汪疃镇以文化软实力铸魂乡村振兴

2019-08-27 编辑: 宋倩

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汪疃镇以文化软实力铸魂乡村振兴

◎文/记者 高昕 通讯员 于晓娱 图/记者 刘志鹏

8月17日晚7时许,临港区汪疃镇汪疃村中心大街搭起了舞台,现场灯光璀璨、光芒四射,现场上千名村民知道,今天家门口的这场演出一定“档次高”!

村民们猜得没错,当晚送戏到家门口的是山东省吕剧团的青年骨干团员们。已经习惯了在家门口看戏的汪疃村民们,对这“省字号”的演出充满了兴趣。

今年是汪疃镇乡村振兴加速突破和推进落实乡村振兴综合试点任务的关键攻坚之年,为了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汪疃镇紧紧抓住市乡村振兴战略试点的契机,通过文化引领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增强干群向心力、凝聚力,为汪疃的乡村振兴工作注入持久动力。

祝家英村打造廉政大街。
花饽饽手艺传承。

优质文艺活动“扮靓”村民生活

8月19日一早,汪疃村村民王文丽手里举着两把玫红色带银闪的羽扇,迈着小碎步直往前赶……

“昨晚学的新舞蹈俺没练熟,今儿特意找跳得好的同伴给俺‘开小灶’。”说着,王文丽敲开了舞蹈老师的房门。

近年来,汪疃镇立足自身特色,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居民们的业余生活。“我们每年都会开展‘一年一村五场戏’和正月的大活报活动,来充实村民们的文化生活。”汪疃镇党委副书记吕振宇介绍,为了让村民们“有事干”“有地儿去”,多年来,汪疃镇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上不遗余力。

组织镇域范围内“自娱自乐式”的本土文艺演出。这里面就包括定期开展的全镇合唱比赛、广场舞大赛、太极拳大赛等。积极引入市级、省级更高层次、形式更活泼的各类文艺活动,这其中也包括多次主动和驻威高校合作,利用农闲时节引入各种纳凉晚会等。

日前,在新一届的汪疃丰收节的筹划会上,汪疃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还明确提出要求,在去年与省电视台合作“农民大明星”节目的基础上,再次谋划新题目,让更多村居享受到省级文艺标准。

镇党委政府的良苦用心得到了百姓的热切回应——

送戏下乡活动在汪疃村、小阮村、三家庄、西英武、石家泊、祝家英等8个村演出时,观看演出的村民有几千人;

历届正月活报演出上,全镇每年都有20多家单位或村居积极主动报名参加,“汪疃活报”演出成了周边村镇的集体节日;

由山大(威海)校团委主办、校学生会承办的石家泊村文艺演出现场,校舞蹈团、武术社团等组织表演的精彩节目让整场晚会掌声不断,村民们大呼好看;

党委政府用心送戏,演出团队走心演出,村民百姓受用观看。乡村振兴过程中受益的百姓们,一改往日农闲时围着麻将桌转的陋习,开始走出家门,积极响应各类文艺活动,形成了忙时认真搞生产,闲时参加文艺活动的正能量氛围。

葡萄节趣味游戏欢乐多。
前白鹿村白鹿传说彩绘文化墙。

保护性开发为文化遗产筑新魂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愁里的村民,记住乡愁才能做好乡村振兴。在汪疃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看来,老百姓对文化的诉求远不止文化活动这一点,百姓们祖辈安居乐业在此,求的就是内心对地域文化的认可。保护文化遗产,首先从汪疃镇今年重点打造的市级乡村样板片区——麓原果乡入手。

抱着探究汪疃文化之源的初衷,记者一行来到汪疃镇祝家英村,一进村,路东侧的“祝氏宗祠”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我们宗祠去年9月被市文广新局列入‘登记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单。”谈起村里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祝家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祝润超格外自豪。

祝家英村是汪疃镇麓原果乡样板片区五个核心村之一。祝氏祠堂里,保存着村庄发展的历史沿革资料,在“祝家英文化”的引领下,如今的村民贤能辈出,村风热情淳朴。山东樱聚缘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祝旦璞就是这个村人,在他的带领下,周遭一批祝氏能人反哺乡里,带着全村共同富裕。

前脚出了祝家英村,后脚记者一行又来到前白鹿村省道两侧崭新的民俗风格候车点,往村里一拐,民房白色墙体上的各式“白鹿文化”吸引着记者一行一路走进去。

这里有“白鹿文化”的起源,白鹿文化关联的各式成语,还有“鹿”字本身的历史沿革。“白鹿小村”是周边百姓对前白鹿村和毗邻的后白鹿村共同的美好称谓。

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地看到了传统文化对村民思想境界提升的重要意义。因此,在乡村振兴、样板片区打造中,汪疃镇党委政府统筹考虑前白鹿村和后白鹿村,在前白鹿村挖掘、写实彩绘展示白鹿文化的同时,在后白鹿村重点打造美丽的乡村亲子营地。

传统村落在镇党委政府的谋划中、在社会资源的积极参与中,开始绽放新光彩。

文化下乡暖民心。

搭建培训平台壮大人才队伍

几个月前,汪疃镇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巧果果面食培训协会正式挂牌成立。协会聘请专业面点老师为学员手把手传授传统巧果面点制作工艺。截至目前,园区已有200多名农家妇女接受了短期培训。

“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乡情,文化也为乡村振兴插上信心的翅膀。”在汪疃镇党委政府看来,要想拔得乡村振兴示范区头筹招牌,必须培养一批文化人才、产业人才和文化产业结合的混合型人才。

于日芬就是汪疃镇本土培养的文化产业领军人才之一。几年前,原本只是从事简单厨事的于日芬在镇党委政府的号召下,参与本土胶东花饽饽手艺挖掘,多方求师取经,创办了花饽饽协会。协会在做好胶东花饽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同时,也致力于本土非遗手艺人才队伍的培养。

经过几年发展,在于日芬的带领下,汪疃镇大小休闲庄园都新上了胶东花饽饽菜品。不少赋闲在家的妇女们也加入了花饽饽工艺加工点,将汪疃的花饽饽送到全国展会,也卖到北上广等大城市和其他国家。

对淳朴的农户来说,文化是精神诉求,更是与生存密切相连的有效手段。在汪疃镇党委政府的工作计划里,产业振兴是汪疃乡村振兴的动力。

就在前阵子,样板片区又一批果农来到位于祝家英村附近的果业培训基地,同顶级果业专家学习果业种植技艺。

“成立园区党组织,重要的任务就是为有需求的老百姓解决技术难题。”祝润超介绍,为了充实、壮大人才队伍,汪疃镇采取技术“结对帮扶”形式,对生产有困难的村民进行点对点、一对一的技术帮扶。

非遗文化传承里找产业、园区果业技艺传承里找产业,善做文化产业结合文章背后是一批汪疃镇机关干部们的初心难忘。

后白鹿村白鹿主题雕塑公园环境美。

当汪疃镇困于起步之初的破局之策时,镇党委政府主动担纲,从节庆策划这一最容易被受众接受的普惠方式入手,以文化为媒,将散落在全镇各区域的零星农庄聚合在一起,叫响文化品牌。如今,已陪伴市民8年的葡萄节即将在9月以更精彩的方式与受众见面。

汪疃镇走在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区的龙头位置时,镇党委政府积极担当作为,耐得住性子、沉得下心挖掘,从非遗传承、传统文化挖掘入手,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文化传承答卷。

当汪疃镇走在探索全市乡村振兴如何加速突破之时,他们积极担当作为,耐得住性子、沉得下心挖掘,从非遗传承、传统文化挖掘入手,给全镇群众交上一份沉甸甸的文化传承答卷。

当汪疃镇接过更好弘扬新时代文明风尚的历史重任时,他们做足、做准“规定动作”、做活“自选动作”,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廉政广场,梳理家风家训、村规民约,为汪疃镇注入长久发展的活力之魂,切实推动培育新时代汪疃镇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在汪疃,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聚拢了乡村振兴的民心,传统文化的保护性传承挖掘出乡村文化的“专属符号”,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认同,节庆等乡事活动成就了汪疃的乡村文化特色品牌,文化与产业的结合为文化振兴找到了动力。今日之汪疃,必然在文化振兴推动下,实现乡村振兴一个又一个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