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三位烈士魂归故里

2019-10-16 编辑: 仲鹤

9月30日9时,经区西苑街道羊角埠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墓内,山风呜咽,翠柏低吟,数人肃立,一个简单的仪式过后,丛培竹、丛培信、丛温滋三位烈士的英雄纪念碑在这里落成。

89岁的丛培昌老人泪流满面,被家人搀扶着走到纪念碑前,立定敬礼,喃喃自语:“兄弟们,我终于把你们带回‘家’了。”

二十多年奔波寻人,终于让烈士魂归故士。辗转于莱阳、临沂、济南等地的辛苦,对丛培昌来说,在这一天,一切都变得值得了。

参军 没想到一别竟是永远

“我们几个是一起长大的伙伴,当年在学校念书时,听老师讲时事政治,说起解放区的严峻形势。我们几个半大小子一合计,决定参军,保家卫国去。培竹哥和培信哥比我早半年入伍。”丛培昌说,1947年1月,16岁的他离开学校,紧随两个哥哥参军入伍。

参军后,他们被分到不同的部队。丛培竹进了华野十三纵三十八师114团,丛培信被分到华野十三纵特务连,丛培昌成了华野十三纵三十七师109团的一名新兵。丛温滋岁数大一些,1944年就入伍了,不知去了什么部队。

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从此天各一方,让16岁的他没想到的是,很多人这一别竟是永远。

丛培昌对着地图讲述他寻找烈士的过程。 威海晚报记者 姚威 摄

“到了部队说走就走,相互之间没有音讯,想联系也不方便。”从培昌说,他也是后来得知,丛培信于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丛温滋1951年在朝鲜金城牺牲,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连长,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

1947年12月19日,莱阳战役最惨烈的一战在莱阳城西的将军顶打响。华野十三纵死守将军顶,正面阻击敌军。“当时,部队的命令是‘只允许前进,不允许后退一步’。我们团在一条长沟里开战前动员会,我远远看见向前奔跑的队伍中,有个扛着机枪的熟悉身影,像我二哥丛培竹。我大喊一声,叫他的名字。”丛培昌说,从进入部队,就没想到能再见到亲人。当时,大部队正在跑步向前,前面阵地上已经响起了阵阵枪声。丛培竹飞身上前,用力握了握丛培昌的手,咧嘴一笑——“战后见”,转身跨步走了,只留下一个背影。

“丛培竹是我堂兄,排行老二。莱阳战役结束后,我四处打听找他,结果再见到他时,他在棺材里躺着。”丛培昌笑容凄然,“我以为,他会活下来。”

寻找 伙伴们,你们在哪里

战后,生活恢复平静,丛培昌回到家乡。“能活下来,我就已经‘赚’了,该回来为家乡继续作贡献了。”可在他的心底,当年伙伴们参军入伍、拥抱告别时的场景常在脑海里反复上演,“就跟小电影一样,一遍遍地放,当时说的话,直到现在我都还记得。”

“落叶要归根。他们是烈士,却远葬他乡,连个认识他们的人都没有。我一定要带他们回家,让家乡人都记得他们。”年龄越大,这个念头就越来越强烈。1993年,60多岁的丛培昌渐渐有了时间,于是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开始踏上了寻找伙伴、战友、带他们回家的征途。后来,因生活琐事较多,寻找一度耽搁下来,直到最近十几年,丛培昌外出的脚步越发频繁。

“准知道我二哥在莱阳战役中牺牲,我就先去了莱阳。”丛培昌打算先从最容易找到的地方入手,经多方联系走访,他在莱阳红土崖革命烈士陵园找到了丛培竹的墓碑。“青山处处埋忠骨,但烈士的英魂我要接回家。”抱着这份信念,丛培昌又开始寻找另外两位牺牲的烈士。

落成的纪念碑。 曲小威 摄

“去过济南很多次,每次必到解放阁去,就想弄清楚培信哥埋在什么地方。”丛培昌家里的墙上,贴着一张中国地图,每当想起了老战友,他就会戴上老花镜,走到地图前,一遍遍地摩挲着那些熟悉的地名。这些年,为了寻找烈士的长眠之地,去过大大小小不少地方,小到一处村名,他都记得很清楚。“这两年,年纪大了,去临沂几次,都是儿子或女婿开车带我去找。后来知道培信哥就是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可到孟良崮周边找了个遍,也没有找到培信哥的墓碑。”丛培昌说。

10多年来,丛培昌多次到莱阳、济南、临沂等地寻找,期间甚至动了去朝鲜金城的想法,终因路远身弱未能成行。至今没能找到丛培信和丛温滋的埋骨之地,这也成了他的遗憾。

立碑 让英雄浩气长存

“我岁数已经很大了,我怕等我不在了,就没人记得他们了。我要再快一点,把他们的英魂接回来,给他们立碑,让家乡的后人记得他们。”丛培昌说,从决定寻找烈士到接他们英魂回家,他得到过太多部门、太多人的帮助,这一路来,要感谢好心人的无私帮助。

给烈士立碑的事,羊角埠股份经济合作社的6名老兵听说了,他们非常支持丛培昌的决定。

烈士英魂接回来,该安置在哪儿成为难题。“今年5月,培昌大哥来找我,说起这个事。烈士们是我们村的骄傲,应该让烈士看着自己家乡一天天的变化。”羊角埠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丛培林说,他想到了本村的公墓,大家一致认为,这是最好的安排。

9月30日,为迎接烈士英魂“回家”,西苑街道、祥台社区、羊角埠股份经济合作社搞了一个简单仪式,在羊角埠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墓的西南角,树起一座高1.8米的烈士纪念碑。

大红绸结成彩球,悬挂在白色的花岗岩碑身上,碑额正中镌刻着鲜艳的红五星,碑身上书八个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面前是深爱的家乡,背后是巍巍青山,丛培竹、丛培信、丛温滋三位烈士终于魂归故土,在这里长眠。丛培林说,英雄们会喜欢这里的。

丛培昌展示国家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记者 姚威 摄

“没有他们的牺牲,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本。”在立碑仪式上,丛培昌将国家颁发给自己的荣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让他的弟弟佩戴在烈士纪念碑上。“这个勋章,我不能先戴,”丛培昌说,“只有他们戴过之后,我才能戴。”(威海晚报记者 姜萍 通讯员 曲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