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质量发展大竞赛大比武

高区:双岛湾畔,千亿级产业集群崛起

2019-10-29 编辑: 宋倩

双岛湾畔,千亿级产业集群崛起

——聆听高新区的“高精尖”故事

◎记者 谢菁 初佳伦

从万亩荒滩到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快速集聚发展……一座科技新城在高新区双岛湾畔崛起。

日前,记者走进全市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代表性区域——高新区双岛湾科技城,聆听一个个“高、精、尖”新旧动能转换的故事,寻找一条条产业链背后的“高新区逻辑”。

新与旧:产业集群膨胀发展

在双岛湾,有一张拍摄于1965年的卫星照片,是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双岛湾影像图。那时的双岛湾,还是成片的水域和农田,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

而今,随便一个定格,就是一处产业高地:美国捷普、韩国大振、韩国奎科,产业园集聚了一批打印机龙头配套企业,真正实现了“产业全链条、供货零库存”。惠普第三工厂项目也正计划明年开工建设。

在这里,“效率至上”折射出一个个“高新区速度”。

美国捷普威海工厂办公区墙上,一张电子里程牌示意图格外引人注意:租用厂房第25天新产品通过验证,第97天新厂房封顶,第117天新厂房启用,第250天二期项目开启,第301天实现全球量产……这是从2018年6月23日项目立项第一天算起,整个捷普项目从谈判、落地、建设到投产的进展,建设速度“快到飞起”。

此外,在双岛湾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中,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激情与速度”多次上演——

4个月,台湾正崴集团——威海富康电子有限公司高标准建造起厂房、公寓和食堂,当年投产;5个月,为惠普配套企业成宇硒鼓、新兴迪基塔尔等建设的10万平方米新厂房全部建成运营;去年5月份开工,今年5月21日封顶,香港亿和精密工业(威海)电子产业园10万平方米一期厂房封顶……

在香港亿和精密工业(威海)有限公司先期租赁的注塑生产车间,一件件打印机注塑零件走下生产线后,就被送往惠普威海工厂。这里也让紧邻美国捷普工厂的帝吉可项目运输和库存成本降到了最低。“如果捷普需要,我们隔着墙就能递给他们!”帝吉可项目负责人说。

“我们在方圆1.5公里半径范围内,引进了一系列世界顶级配套企业,达到园区全配套、产业全链条、供货零库存的目标。”双岛湾科技城开发办主任郭东海说,按计划,这里还将引进全球前十的打印机企业。届时,整个产业园将打造成全球产能最大、配套最全、营商成本最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千亿级激光打印机产业基地。

一系列签约落户的项目不断完善着产业链条,吹响千亿级产业园建设的号角。

专家预测,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园将形成1500亿至2000亿的产业规模,相当于目前威海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的3倍,将占全省新一代信息产业增加值的20%以上。

2015年,高新区全面启动“一城三园”建设,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的科技城,开始打造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一个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双岛湾开始焕发新活力。

“我们紧紧围绕‘专业化、产业化’招商,引进一个龙头企业,培育一个产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着力打造激光打印机全球产能第一、技术水平第一的新高地,为山东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贡献力量。”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伟说。

不光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在加速膨胀,在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目前已完成30万平方米的两期工程,引进项目32个。产业园去年获批全国唯一一个医疗器械行业的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到2020年营业收入将达到1500亿元。

产业崛起背后,双岛湾又擘画出一张崭新蓝图: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实现产业急剧膨胀,通过产业聚集人气、人气带动配套,打造多元复合、产城共融的生态化精致科技城,向高新产业新龙头、科技研发新沃土、休闲疗养新亮点、生态宜居新典范的目标全速前进。

量与质: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加速建设

建筑风格美感十足,米色基调不失品位,位于双岛湾科技城北侧的国家暖温型海洋大气自然环境试验站已建成,并采购了大批国内外先进设备,目前正在进行安装调试。

据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王广飞介绍,该试验站是全国七大电子信息产品自然环境试验站之一,与位于西沙、海南、西藏等地的试验站一起构成电子装备自然环境站网体系。

这一试验站的落成,是高新区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推进的缩影。近年来,高新区围绕打造国家级区域创新中心,形成了“1+3+N”创新体系,众多高精尖项目相继落地。而这些项目的核心阵地就位于双岛湾科技城。

行走在国家(威海)创新中心二期项目工地上,占地36万平方米的中心大厦轮廓已显。“截至目前,1.5万平方米的院士港已全部封顶,专家公寓主体建至4层,两栋150米高双子楼正在进行基础施工。”项目建设方相关负责人说。

在栋栋新楼拔地而起的同时,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的顶层架构设计和搭建基本完成。5月19日,我市成立了全省第一家产业技术研究院——郭永怀高等技术研究院暨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1+3+N”创新生态体系日趋完善。7月10日,研究院正式迁入国家(威海)创新中心一期办公。

一手抓平台搭建和机构引进,一手抓基金运营和项目投资,在双岛湾科技城,一场“研发为王”的嬗变正华丽铺开: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已经引进建设13个科研平台,培育项目12个;国家制造业(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今年上半年共投入3500万元,研发6个项目,获得4项专利,建设2个公共服务平台。

引与留:营造一流发展环境

“有事先找他!”在香港亿和精密工业(威海)有限公司,遇到问题时,公司综合管理部副经理刘玉杰最常说的就是这句话。他要找的人是双岛湾科技城开发办产业招商科负责人王轶民——企业名副其实的“金牌店小二”。

香港亿和精密工业(威海)有限公司是入驻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的第一家企业,是惠普重要的配套企业之一。“要是没有高新区管委的大力支持,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么多问题!”刘玉杰说出了内心的感激。

作为招商科一员,王轶民现在的工作主要有两项,一是招商,二是给企业当“店小二”。高新区今年专门成立“双招双引攻坚指挥部”,一个个专门的服务小组点对点对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王轶民就属于其中专门的园区服务小组。

为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新区提出把当好服务发展的“店小二”作为自己的责任,把营商环境建设覆盖到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管理等各要素,细化到税费、住房、用工、教育、医疗、行政审批等各环节。

从国家(威海)创新中心一期大楼上俯瞰双岛湾科技城,向南、向北、再向西,一个个项目细细数来,产业集群蕴含无限潜力。“高端项目看中的服务,不是简单地简化办事手续,给政策不能单纯‘拼土地成本、拼财税补贴’,而需要精致化的服务、专业化的配套。”在产业链招商中,高新区一班人对此有深刻体会。

在加强项目引进及推进建设的同时,双岛湾科技城的软环境不断完善,一座高颜值的生态科技园成为威海西大门的新地标。从香港亿和威海工业园向北,一座大桥横跨南北,这就是4月20日实现通车的羊亭河大桥。作为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对外的重要通道,不仅打通了产业园的南北交通物流瓶颈,而且园、桥、湾、楼交相辉映,成为一道悦目的风景。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新硬化道路5公里,铺设各类市政管线10公里,绿化道路5条段4.5公里。截至目前,所有厂区周边道路已全部完成硬化、亮化和绿化。(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