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乳山市

乳山:向海借力 撬动“蓝色经济”

2019-11-07 编辑: 仲鹤

11月6日,在青岛举办的第八届国际牡蛎研讨会上,乳山市政府与世界牡蛎学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乳山牡蛎”育种育苗、新品种研发、养殖捕捞、收储运输、精深加工、销售消费、品牌建设等全产业链条开展产学研合作。

乳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宫本杲在国际牡蛎研讨会上推介母爱乳山。

“乳山海洋资源优越,牡蛎生长条件得天独厚,相信通过双方合作,乳山牡蛎产业发展将持续提升,这也为世界牡蛎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好的样本。”国际牡蛎学会理事长森胜义说。

本届研讨会主题为“牡蛎可持续发展与种质资源保护”,围绕“牡蛎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牡蛎养殖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牡蛎病害与食品安全”“牡蛎生态系统及资源修复”“微藻及工厂化养殖”等方面,来自昆士兰大学生物科学院、日本冲绳科技大学、南加州大学文理学院、罗格斯大学哈斯金贝类研究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多个国家的知名行业专家学者展开交流。

乳山市与世界牡蛎学会签订推动乳山牡蛎产业高端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研讨交流后,行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们一行来到乳山,实地考察中国(乳山)牡蛎产业研究院、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海洋馆、乳山省级农业科技园现代海洋经济示范区,以及温喜生物牡蛎壳资源化综合利用、华隆生物科技、华信食品等牡蛎科研平台、产业项目和示范园区。乳山拥有199.27公里的海岸线,100万亩国家一类海水水质的养殖海区,是世界顶级生蚝产区之一。乳山牡蛎养殖水域面积达20万亩,年产量30万吨,养殖产值24亿元,养殖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县级单位首位,是著名的“中国牡蛎之乡”。

近年来,为做强做大牡蛎产业,乳山市启动了总规划48万亩的海洋牧场项目建设,打造了2.5万亩海洋牧场示范区,与国内海洋牧场建设领域龙头企业合作,造集育苗、养殖、研发、集散和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海洋牧场综合体。

以牡蛎特色产业为核心,乳山积极打造牡蛎特色小镇,构建起健康颐养、乐居乐业为特色,以文化体验、休闲旅游为主体,集牡蛎养殖、科技研发、电商交易、冷链物流、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牡蛎产业中心集散地。同时联合绿城台依湖葡萄酒小镇,推出“牡蛎+干白”组合名片,让“乳山牡蛎”与台依湖干白、银滩20公里的洁白沙滩一起,成为了乳山形象的最典型代表。

“乳山牡蛎”和系列牡蛎产品受到与会专家学者青睐。

把科技引领、资本驱动、人才支撑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引擎”,乳山通过重构海洋经济发展模式和价值链条,创建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国际合作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各类研发机构,加快实现海洋产业向生态化、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转型升级。

目前,乳山牡蛎产业已形成育苗育种、养殖、加工、销售、文化旅游、废弃物利用六大关键环节产业链,全产业链产值达百亿元,有效带动2万渔民年均增收近3亿元,是乳山市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来源:乳山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