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镇街新闻

“假日小镇”走起!看文登这个镇这样发展休闲农业……

2019-11-15 编辑: 钟春燕

国旗飘扬,锣鼓喧天……今年国庆期间,文登区米山镇处处弥漫着喜悦,这里成为众多市民出行游玩的首选“打卡地”。盛况的背后,是米山镇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路径,全力打造“假日米山”品牌的有力行动。

近年来,米山镇党委、政府将产业、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激发群众内在精神动力,形成乡村振兴产业集群,描绘出新时代新农村发展的宏伟蓝图。

生态优势造就苗木基地

树苗齐整,果香扑鼻……眼下,文登区米山镇东下庄村弥漫着悠然的田园气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海建这段时间比往日更加忙碌。“自从村里建起苗木基地后,俺的心就‘挂’在这上边啦,一天至少往林子里跑个三五趟才踏实。”王海建捏了捏眼前的不老莓果。

王海建口中的苗木基地,是今年4月份建成的。“在研究俺村产业发展方向时,考虑到东下庄村水资源丰富,村民本身就有种植苗木的经验和技术,因此决定因地制宜,发展苗木产业。”

思路确定后,在各级大力支持下,东下庄村用了不到两个月就完成400亩土地流转、平整、水利灌溉设施配套、苗木栽植等工作。现在整个基地栽植了15个品种的苗木57万棵,已经初具规模。

为带动村民致富、进一步增加村集体收入,东下庄村利用这一基地,培养专业管护队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帮扶指导,提升园区管护水平,确保苗木成活率和基地收益,增加老百姓分红和务工收入。

王海建说,村里建立“一村一策”发展台账,按照产业规划分区,实施三大产业重点项目,构建“3+2+1(300亩绿化苗木、200亩现代果园、100亩不老莓)”的产业功能格局,积极发展集体经济。

目前,东下庄村四周已有各类林果种植园1300亩,核桃园200亩,甜茶、沙滩黄芩各20亩,苹果园和不老莓园各200亩。

在不老莓产业园区,酱紫色的果实挂满枝头。“你可别小瞧这小小的果实,它既有绿化收益,也有果实成效,一亩地少说也能挣5000元呢!”王海建说,此前他曾做过小批量试验,栽种了40亩不老莓。确认土壤、温度、光照、水源等条件适宜后,才开始大批量引进种植。“今后,村里还要延伸林果产业链,引入不老莓加工项目,加工生产不老莓汁、干果、冲饮粉等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红叶石楠、金叶女贞、三角枫……走在东下庄的苗木基地内,两侧皆是种植园,粉色和白色的波斯菊随风摇曳,省级美丽乡村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人才支撑带起“观光集群”

“三年的枝杈要进行梳理,五年的老枝要全部剪掉。”近日,米山镇西铺头村休闲农业生态园经理于镇榕正提醒工人定期修理枝芽。

舒缓的轻音乐、古典风的木质隔门、沁人心脾的阵阵桂花香……走进绿植馆,别具匠心的装修风格让人眼前一亮。“从2007年开始,村党支部就围绕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总投资20亿元,规划建设了这个占地5500亩的西铺头村休闲农业产业园。”于镇榕说,眼前的绿植馆正式营业于2018年,年均收入可达1000万元左右。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只有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才能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于镇榕就是这样的人才。

作为西铺头村走出去的大学生,2015年,面对留校和在科研机构工作等多个选项,学得一身本领的于镇榕做出了回村的选择。“我学的是北京林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2014年曾在瑞典农业科学大学进修深造。”于镇榕说,除了专业对口,割舍不断的乡土情缘也是他选择回村创业的重要原因。“最吸引我的是村里的蓝莓、草莓等特色种植项目,这能让我学有所用,以己之长为村里发展作点贡献是我的一个梦想。”

开展特色项目、酿造果酒、制作冻干果……在于镇榕手中,单一的采摘观光摇身一变,成了不间断的产业链集群。“今年,我们还搭建了3个立体大棚,可以使水果正常下垂生长,防止畸形果的产生。”于镇榕说,除了开展草莓、蓝莓等水果采摘项目和深加工产业外,村里还在今年新增了马场、特色养殖场、百合种植园、牡丹园以及大锅灶等设施,进一步丰富旅游体验项目,实现休闲观光一年四季不断线。

能在农田里“接地气”地跟老农民们一起探讨技术问题,更能“竖天线”把自己在高校里积累的人脉资源引进西铺头村。通过于镇榕的“牵线”,他大学时的导师郑彩霞成了村里请来的第一个博士生导师。在村党支部的支持帮助下,师生携手建起了生物组培实验室,每年可创下200多万元的收益,成为集体收入的稳定来源。

在于镇榕的带动下,一大批村里走出去的年轻人选择回村为集体事业打拼。近50名年轻人回到村里找到了人生坐标,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帮助村集体不断发展壮大。“现在和我们合作的专家有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博士生导师、牡丹专家成仿云,日本岛根大学教授、牡丹专家青木宣明等。”

西铺头村党支部为专家团队设立了校外实践基地,为人才提供施展舞台,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现在,一年到村服务的有博士生导师6名、博士8名、硕士研究生20多名。同时党支部从搭建学习平台开始,为群众创造学习机会,帮助他们锻炼成长。

通过专家现场示范教学、农民就地学习实践的方式,一批本土人才迅速成长。“以前苗木出现了问题要请专家专程来一趟,现在村里的技术队基本就能解决。”西铺头村党支部书记于海峰说。如今的西铺头构建起了“吃、住、游、娱、养”多方位发展体系,成为米山镇一大综合性龙头园区。

全面转型实现华丽“蝶变”

来到米山镇西山后村,威海市特秀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销售经理于超正在火龙果大棚里查看水果长势。

“像这样的还得再过几个星期才能摘。”于超戴着草帽,远看和农民没什么两样。“前几年,村里的经济收入很少,这个‘特秀山’之前也是一片荒滩。”

据于超介绍,为了利用起这片土地,西山后村党支部书记于建福主动拿出个人积蓄,无息无偿垫资建起了砖厂和保温沙厂。在为村集体挖得第一桶金后,于建福看准了现代生态农业这个突破口,打算围绕母猪河畔丰富的沙质土壤资源,建设综合性生态园。

在经过多次南下考察后,于建福和村党员、干部决定不种传统的苹果、草莓等作物,而是说服村民引进红心火龙果、木瓜等热带果品特色种植项目。支部心齐团结,党员敢于担当,村民就愿意跟着干。西山后生态园里先后建立起20个冬暖大棚,同时还建成了可供400人开会、就餐的会议室和餐厅。

通过发掘本土特色资源,成功种植红心火龙果、木瓜等热带水果的同时,西山后生态园还开设拓展训练、儿童嬉沙等项目。“我们通过引进特色项目,与威海汽摩协会合作,建设了锐速赛车公园。”于超说,去年生态园还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一家亲凤梨馆”,成为中小学生课外教育实践基地,快速走上了“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子。

9月30日当天,恰逢来自重庆的40余名机关干部,到西山后生态园参观学习。热带水果采摘、滑草划船、孔雀黑天鹅观光……大家对特秀山下的生态园赞不绝口。

如今,生态产业园包括热带农业、会议食宿、运动休闲等多产业功能分区,每年能带来200万元收入。

西山后村按照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的思路,抓住文登区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米山镇打造“假日米山”休闲农业特色小镇的有利时机,抓牢组织核心,打造产业平台,促进五大振兴全面发展,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勇探新路。(Hi威海客户端记者 高昕/文 杨正/图 通讯员 荣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