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临港区:以创新为楫,扬智造之帆

2019-11-21 编辑: 宋倩

一克树枝状及超支化聚合物产品,比国外价格降低一半以上,成功销往北大、清华等100多家高校及生物医疗公司,占领国内80%市场份额;

一块长7米,厚度2毫米的碳纤维刮刀,不仅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还解决了刮刀易分层的难题,产品每片售价1000多元,订单供不应求;

一种新研发的半导体显示用的钼钛合金靶材,将突破了国内技术瓶颈;

……

这些令人惊奇的创新故事,全都发生在临港区。

目前,临港区有29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个全市重点科技创新项目,这些“明星”企业,以创新为靶,瞄准“高精尖”,在“卡脖子”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全域创新“因子”不断激活。

聚焦“高精尖” 在行业高端领域“拓荒”

近日,记者走进威海晨源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几名研发人员正在进行树枝状高性能涂料油墨助剂的优化实验。

威海晨源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聪聪说:“这种涂料油墨助剂,涂层固化效果更好、抗冲击性更强,已顺利通过5家下游企业质量评估,预计今年在订单上有新突破。”

“未来三年,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2至3亿元,力争3到5年内挂牌上市。”刘聪聪信心满满,“本周,我们将带着新产品,参加在上海举办的2019年中国国际涂料展会。”而此前,该产品还亮相国际塑料展,获得多家国外企业关注。

像这样瞄准“高精尖”,大胆创新的事不仅发生在晨源,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科技创新视为生存之道,一个个填补国内外技术空白的高科技项目鱼贯而出。

——山东浩然特塑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国内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特种工程塑料聚苯砜(PPSU)树脂千吨级生产与销售,打破了国内市场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的局面。

——威信光纤科技有限公司,拥有最前沿的生产技术,制作直径0.1毫米的裸光纤仅需要一秒钟,产品一经问世,便供不应求。

——金威化学自主研发的紫外线吸收剂和阻燃剂,均属世界首创,全球市场份额高达70%以上……

搭好创新平台提升创新水平与辐射力

11月15日,在金贝壳2000多平米的生产车间内,两条生产线高速运转,一条条长7米、厚2毫米的碳纤维刮刀刚刚走下生产线,就被工人包装进箱,准备发往太阳纸业、山鹰控股、晨鸣纸业等造纸“龙头”企业手中。

“每天都有300多片碳纤维刮刀从这里‘出炉’。目前,第三条生产线设备已经到位,新产品也在陆续开发中。”威海市金贝壳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申福永说。

2018年,金贝壳作为首批入孵企业入驻临港区新材料创新中心。经过近一年的产品研发、测试,今年4月,完全成熟的碳纤维刮刀正式走进市场。

“以前,碳纤维刮刀完全依靠高价进口,这也使造纸行业承担了过高的成本。”申福永说,而他们的产品质量过硬,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二,打破国外垄断。

平台,是助力企业发展的“加速器”。新材料创新中心是临港区重点打造的政府主导综合型企业孵化基地,面向社会开展服务,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成长性中小微型科技企业。当前,已进驻飞牛高分子、碳垣纳米科技、金贝壳新材料等10余个项目,涉及航空航天、船舶应用、纳米材料等碳纤维相关产业。

伴随着高质量发展纵深推进,科技孵化平台建设推进有序。目前,已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众创空间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先后培育入孵企业100余家。

“我们还将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现两个首家突破——争创全市首个国家级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力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实现新突破。”临港区科技金融办工作人员介绍。

优化政策服务 为企业“松绑”“加油”

眼下,山东格美钨钼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刚刚归国不久的材料学博士、公司技术副总经理陈占洋的带领下,致力新项目钼钛合金靶材的研发,目前已完成实验室小样测试,该技术将突破国内技术瓶颈,实现国外市场突破。

顺畅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的是政府贴心的服务。今年2月,公司还在为申请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焦头烂额。“我们都是搞技术的,写申报材料专业术语太多,别人看不懂,岂不‘打了水漂’!”山东格美钨钼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犯了愁。

得知企业困难,临港区科技金融办工作人员主动找上门,帮助企业寻找“技术亮点”,经过反复修改,最终成型的申报材料思路清晰、亮点满满,顺利通过了初审、现场审核以及公示。

此外,临港区还举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研发费用、科技创新平台、分批次分类别项目申报业务等培训8场次,累计参会人数300余人。

“‘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政府给我们最大的支持,选择落户临港区再正确不过。”陈占洋说。这样好的服务,也让他们把“敢闯敢试”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我们要不断在技术创新路上深耕,牢牢把握市场主动权。五年内,公司要做大做强,并计划在IPO上市。”(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姜慧芳 通讯员 李秀艳/文 仲艳楠/图 部分图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