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威海好人】“中国姐姐”搭建中泰友谊之桥

2019-11-21 编辑: 宋倩

刘珊珊,女,1986年2月出生,临港区汪疃小学教师。告别家人,她只身一人远赴泰国,承受着温度高、湿度大、蚊虫肆虐的艰苦,开启为期两年的支教历程。支教期间,她潜心工作,关爱学生,着力提升教学水平,积极参与组织各种联谊活动,辅导学生参加多项技能大赛,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荣获支教学校颁发的“工作优秀奖”。

2010年8月,刘珊珊成为临港区汪疃小学语文教师。2017年7月,刘珊珊远赴泰国,履行为期两年的支教任务。

刘珊珊任教于宋卡府合艾市陶华教育慈善学校。初到泰国,面临着语言、气候、教学环境等多方面不适,刘珊珊借鉴经验,同时积极探索新策略,着力提升教学效果。刘珊珊与学生们约定,在中文课中不能说泰语,需要说话时就说中文,如果有中文词句不会说可以请教老师,规定实施后效果立竿见影。杜绝了课堂上交头接耳的现象,提升了学生讲中文的频率,锻炼了口语能力。

如何让学生有足够的动力和热情克服语言学习的厌倦情绪,体会到学习中文的乐趣?泰国学生在歌舞、节奏、韵律方面很有天赋,刘珊珊创新了“韵律唱词法”——学生配合拍手、身体律动,将中泰词汇按照2/4、4/4拍的节奏串联起来进行说唱,这种极富韵律感的形式受到学生欢迎。还有“五遍记词法”、“绘画记词法”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大幅提高;“替换练习、句子接龙、感情朗读、情景对话”等方法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愿意动口、动手、动脑。学生们逐渐摸索到汉语学习的规律,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由于教学条件所限,暂时不能进行多媒体教学,她就利用卡片、游戏、比赛等方法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中文。她还会给学生布置手工作业,如画画学词、制作生词卡片、新年贺卡等,让孩子书写简单的汉字,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课余时,刘珊珊还积极辅导学生参加汉语演讲、中文歌曲比赛,制作板报和学生谈心,让学生于润物无声中领略中华文化的风采。

2017年10月份,第七届“国光杯”孔子课堂中文知识技能大赛启动,这是泰南地区华文教育的品牌赛事,学校十分重视。陶华慈善教育中学的林小暖报名参加二级组演讲比赛,在刘珊珊的耐心鼓励帮助下,她正确运用语音语调,把握感情的层次变化,最终赢得二级组演讲比赛一等奖。

与“国光杯”同时进行的还有汉语等级考试(YCT)。刘珊珊每节课都拿出部分时间给学生讲解YCT词汇,对于学困生再单独找时间辅导,或安排学习较好的学生结对辅导。在刘珊珊的努力下,五年级一班和六年级一班YCT考试通过率均达到80%。

除课堂教学外,刘珊珊还积极参与组织各种中泰文化交流活动。逢泰国传统节日,她制作水灯,欣赏歌舞节目,感受当地民俗;逢端午、中秋、春节等中国节日,她带领学生了解粽子、月饼等来历,体验包水饺、写春联、猜灯谜的乐趣。刘珊珊还经常向学生介绍家乡威海的风土人情,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威海的特色美食、美丽风景等。在真诚的相处中,师生情谊愈发深厚,学生亲切地称呼刘珊珊为“中国姐姐”。学生们也对美丽的中国充满向往,有不少孩子表示将来要来中国旅游或留学。

在泰国工作期间,湿热的气候、较重的工作量、辅导比赛的压力及对故乡的思念等,让刘珊珊的身体状况变差,消瘦、气血虚、便血,国外就医不便,她总是默默忍耐,从未请过一天假,努力调整身心状态,用最大的热情倾力工作。

经过不懈努力,刘珊珊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中文部领导的高度赞扬,教学方法被借鉴推广;辅导学生参加YCT(汉语等级考试),取得优异成绩;连续两年辅导学生参加“国光杯”汉语演讲比赛,均获一等奖。任期结束,学校授予刘珊珊“优秀教师”奖。

市文明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