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致城市

开设特色课,建别样艺术长廊,“无废校园”这样炼成!

2019-11-28 编辑: 宋倩

随着我市成为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全国11个“无废城市”试点之一,“无废城市”在我市各中小学中逐渐成为流行词。在以生态教育闻名的普陀路小学,师生携手共同发起“无废校园”行动,为我市建设“无废城市”助力添彩,让“无废城市”这一全新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开设特色课程传授“无废”知识

“这是我小时候穿过的衣服,我打算把它拆开,再填充一些棉花,做成一个布娃娃。”11月27日下午,正在参加手工社团课的普陀路小学三年级一班王惠婷对记者说。

普陀路小学德育处副主任阮清告诉记者,这种别具一格的社团活动已开展多年,对孩子们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学校对学生的生态环保教育不仅体现在各种社团活动上,更结合不同专题植入特色必修课程中。

阮清告诉记者,学校整合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开发校本教材《与绿色同行》《绿色伴我行》,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整合为学校特色必修课程,活动课程为校外体验和习惯养成,选修社团课程有纸雕塑、布贴画等40多个课程,引领师生在实践体验中尽享“无废”知识。

别样艺术长廊尽显生态特色

作为拥有全国环境教育示范学校、国际生态学校、山东省环境教育基地、山东省环保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绿色学校等诸多环保荣誉的学校,普陀路小学校园内处处展示出鲜明的“无废”特色。

走进教学楼,记者看到,从一楼到四楼每个楼层的走廊都被装扮成生态特色鲜明的艺术长廊。此外,由学生自己制作的“环保宣传标语牌”“诗意花木牌”“环保标志牌”布满学校角角落落;教室的生态角、办公室的生态作业架,无声中向师生传递绿色生活理念;生态科技馆、种植苑、水培中心等既可以上课,又可以随时参观学习,不仅让同学们体验到收获的快乐,还感知到耕耘的艰辛。

阮清说,普小环境的绿化美化及基地文化氛围布置的生态化,已成为无声的“无废”教育资源,如今无形生态文化已经浸润每个普小师生。

生态超市生态银行助力环保好习惯

记者了解到,在教学楼二楼中厅有一个非常受学生欢迎的生态超市,学生自己制作的各种作品可在这里以生态币的标价出售,只要持有这里“生态银行”发行的“生态币”,就可以购买自己喜欢的工艺品及学习用品。

“我和同学们经常来生态银行。”正在采购物品四年级三班学生冯睿告诉记者:“看,我今天在生态超市购买的易拉罐飞机,就是我们班同学做的。”

说起购物资金的来源,冯睿透露说,只要在学校认真学习,好好表现,在家主动地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能兑换生态币。此外,还可以通过环保行为兑换生态币。

阮清介绍说,生态超市是为了巩固全校师生及家长的无废意识及垃圾分类减量好习惯开办的。为激励学生将环保意识内化为自觉行动,学校建立并实施了生态评价体系,并以“生态银行”“生态超市”为载体,用“生态币”储蓄、兑换奖品的方式,激励大家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垃圾分类减量”生态环保好习惯。

唱响垃圾分类歌环保校园更美丽

“垃圾多,危害大,分类摆放人人夸……”记者在采访还听到一首由该校师生创作的朗朗上口的垃圾分类歌。

“建设无废校园,推行垃圾分类是其中重要一环。作为环保教育领先的普陀路小学,在推行垃圾分类方面也一直走在前列。”阮清表示。

阮清告诉记者,随着推行垃圾分类实践的日渐成熟,“无废校园”回收四部曲也已在全校师生唱响:一是回收减量前奏曲,各班级、办公室将回收箱自主设计成分类回收箱,从源头进行垃圾分类回收;二是临时垃圾回收减量变奏曲,所有人明确校园小垃圾箱功能,仅限于投放校园内临时捡拾到垃圾,投放时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分类正确投放,方便垃圾箱负责人垃圾及时回收;三是垃圾分类投放交响曲,学校将垃圾桶分可回收垃圾、餐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每天安排专人负责检查师生投放;四是周五回收圆舞曲,每周五回收小组对教师办公室、各班级回收进行评价,纸张未用完而丢弃减生态币,回收整齐且无浪费奖生态币,如此每周学校的垃圾量由原来20多桶降到10多桶,垃圾回收增加10%。(Hi威海客户端记者 董传葆 通讯员 王露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