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洋

中外专家齐聚威海,共扬“深蓝”之帆

2019-12-06 编辑: 宋倩

12月5日,威海的天飘起了白雪,威海的海洋仍湛蓝依旧。当日,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海洋与渔业专门委员会第六届年会暨现代海洋产业论坛在我市举行,400多名来自东北亚各个国家地区的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应约而至,共同谋划海洋产业未来发展蓝图。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迈向“深蓝”的脚步从未停止。2018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占据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已接近10%,而对于拥有千里海岸线的威海,海洋更成为企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正因如此,当日的活动吸引了全市各大企业前来参会;哪怕是站着,也要来到会场,一听台上嘉宾的真知灼见。

上午10时,开幕式结束之后,这场引人注目的论坛交流正式开始。

“海洋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关键技术的突破则将引领海洋产业发展!”论坛一开始,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副院长,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杨林便用4个“趋势”,将当前全世界海洋产业的发展趋势总结。

PPT上的大数据带来了杨林演讲的重点:近十年来,海洋电力、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化工和滨海旅游成为了增长最快的四大产业,前两者年平均增长幅度更是超过了25%。而这些产业共同的特点,都需要技术和人才的支持。

台上杨林的演讲激情澎湃,台下的听众也心有戚戚。威海格润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长鑫虽已一头白发,可仍然聚精会神地听着演讲,时不时还拿起手机,将自己看到听到的最新成果转给企业合作伙伴。手握3项海洋装备发明专利,公司的产品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微纳米净化设备也在今年用到了北海养殖供养的技术当中。这一切,周长鑫都归结于“科技创新”这四个字。

“企业的发展不能急于产值,有了足够的后备技术和力量,市场便会自然打开。”周长鑫说,虽然企业目前体量并不大,可已经与哈工大(威海)有了多年的合作关系,同韩国企业展开了合作、更与旅居美国的顶尖技术人才展开了技术交流,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科技,是威海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沟通,则是威海企业融入东北亚经济圈的必由之路。

“现在,山东省的海里正在进行大规模海产养殖,希望我所拥有的技术和商品化的产品,和大家一起协助制作,共同繁荣下去。”日本昆布森株式会社社长好永和広的演讲时间虽不长,但仍把“压轴”的话语留给了对东北亚国家携手合作的期望。

“希望我们能与俄罗斯、威海以及日本等地区积极开展合作研究,一同成立海洋发展经济圈!”韩国庆尚北道环东海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金庸桓同样对未来的合作信心满满。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沿海地区分配了超过80000公顷的养殖区,这其中包括几家外资企业,但中国的企业是最多的!”作为当日最后一位发言的国外嘉宾,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海洋生物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马斯连尼科夫·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对双方的合作印象深刻,也更加期盼与山东和威海开展进一步发展。

嘉宾的希冀,亦是威海企业的发展愿景。

“公司目前正在向外开拓市场和合作,争取与东北亚各地区企业联动发展。”西港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毕圣英介绍,公司正在跟随全省“海洋强省”的战略,以滨海旅游为重点,带动游艇制造、海水养殖等一系列产业链的而与附近的日、韩、俄罗斯等国家地区的合作,必将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助推力。

当行家遇上行家,思想的火花自然迸发不止。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体系工程创新中心专家秦国栋带着“海洋信息化助力海洋发展”的主题来到了台上。16分钟的时间里,秦国栋用演讲分享经验,用案例交流思想,与台下企业家共同探寻发展共赢的美好蓝图。

中国财富经济研究院院长陈宗胜的话语同样慷慨激昂。此番重归故里,陈宗胜看到了家乡的变化,也为“老乡”们带来了“海洋经济开发+金融”的良好建议。

两人的演讲,令山东双轮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办主任刘军频频点头。去年,企业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监测部件在高压泵产品中的安装,如此一来,就能根据机器现状提前采取对策,大大增加了机器的使用效率。“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而政府对于金融力量的合理引导,更将成为企业发展提供巨大动力。”刘军说。

一次会议的举行,便是一场思想的碰撞。论坛的举行,令本土企业“近水楼台”,也更吸引了全省其他企业前来。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论坛,学习嘉宾先进的知识理念,参考威海先进的装备做法,帮助我们在海洋牧场的产品打造和质量提升上先人一语、快人一步!”正如万泽丰渔业有限公司外联部经理宋达所说的,今日的学习,为的是明天更好的发展,所以哪怕相隔百里,依然一往无前。(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匙亮/文 朱春晓/图 部分来源威海蓝色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