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一村人过成一家人

2019-12-10 编辑: 宋倩

俗话说,“小雪出菜,大雪封窖”,眼看着村里各家各户的白菜都窖上了,荣成市王连街道东岛刘家村为村里70岁以上孤寡老人开设的暖心食堂的菜还没有着落,村民刘玉山着了急。

11月27日一大早,刘玉山赶紧“招呼”上村里的志愿者,把窖白菜这事儿提上了日程。刨坑、挖土、运送、填埋……32名村民,不出6个小时,8000多斤为老人过冬准备的白菜、土豆、萝卜便全部储藏完毕。

东岛刘家村有村民382户,近千名村民,目前村里有美丽东岛志愿服务团和“红先锋”“美厨娘”“好家园”等13支志愿服务队,登记在册的志愿者有192人。除年迈的老人和孩子,住在村里年龄在50岁到70岁之间的村民绝大多数都是志愿者。这日的窖白菜是村里数以百计的志愿活动的一个缩影。

是什么吸引着村民争当志愿者,积极开展志愿服务?东岛刘家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俊军道出了其中的“秘密”。“我们村能发展成现在的样子,农村信用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

原来,东岛刘家村以荣成市农村信用建设工作为导向,紧扣王连街道办事处的“全域化信用管理体系”工作要求,先试先行,创新地实施了“信用+志愿服务+福利待遇”的管理模式。村里为每户村民定制了专属的“信用身份证”,村民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为自己信用加分,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越多,信用等级就越高,获得的福利待遇也越多。

“每人参加4个小时志愿服务,可以得到信用加分1分,人均信用得分超过5分才可以得到节日奖励和免费使用农机服务。”刚开始很多村民都半信半疑,刘俊军说,第一次组织活动才有十几人参加,直到两委干部通过广播和东岛刘家村微信群公布参加志愿服务人员的姓名,村民才慢慢认可,到后来,最多一天263人参加志愿服务。

2016年前,村内每年义务工支出大约为五六万元,并且很多村民不情愿出义务工,认为谁出义务工多了就是在出风头,这就造成一方面村委花钱找义务工,另一方面村民挣钱不愿出义务工两方面矛盾。在信用等级结果的应用下,村内先后共计4000多人次参加义务拔草、修路、浇花、浇树、维修渠道、打药等志愿活动,节省村内支出20多万元。

如今,顺着东岛刘家村干净平坦的村路、精巧别致的栅栏、新砌整齐的围墙,走进村子中央的“东岛幸福大院”,红底白字的“暖心食堂”“利民社”“净衣舍”等门牌格外显眼。这恰恰是运用志愿服务节省下来的支出打造的。

在信用机制的感召下,村里哪家哪户有啥困难也不用愁,互帮互助成了彼此的默契。2018年10月份,420多名群众参与“慈心一日捐”捐款21890元,11月份380多名群众为2名患大病村民治病捐款4.2万元,今年为3名考上大学且信用分数在1005分以上的家庭发放信用奖励基金5000元,截至12月初慈心一日捐累计捐款15800元……如今,东岛刘家村人互帮互助的向心力不断集聚,大家伙儿过成了“一家人”。(威海日报记者 张萌 通讯员 赵红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