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临港区:纵向成链,横向成群,聚焦“全链条”

2019-12-13 编辑: 宋倩

从碳纤维原丝,到一架新型成品无人机,这中间有多远?临港区的答案是:不出一个产业园!

临港区碳纤维产业园。资料片

12月6日,两台最新型号的轻型无人直升机,从碳纤维产业园先进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组装下线,发往航空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它们身上有着纯正的“威海血统”:全机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及相关结构件的研制、生产和装配等一条龙解决方案,全部出自威海碳纤维产业园先进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全新的无人机交付使用。

这是临港区碳纤维产业从前端研发、中端复合材料生产再到后端深度应用全链条发力的一次成功案例,再一次凸显出临港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聚合力。

半个月客人慕名来了三四拨

12月9日,室外气温接近零度,碳纤维产业园先进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的无人机组装车间里却暖意融融。

“从原丝、预浸料、复合材料到最后组装,全都在园区内一站实现,我们既是原材料供应商,也是整机方案提供商,这也是研究所最终选择我们的重要原因。”对这个“自家孩子”,基地航装车间主任朱有欣很是自豪,他盘算着时间,组织工人加班加点,计划在年底前全部完成交付。

先进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内,工作人员正在组装无人机产品。

先进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实现应用产品交付,背靠碳纤维产业园这棵大树,基地投产不久,订单便纷至沓来。

以先进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为代表,今年,临港区碳纤维产业集群的聚合力愈发凸显,碳纤维产业链实现了从上游科研到下游应用的全链条突破:

在前不久举办的新材料产业创新合作大会上,临港区12个产学研合作项目集中签约,3个高端科研平台启用。

拓展纤维有限公司。资料片

拓展纤维有限公司从人民大会堂捧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技术得到国家认可,碳纤维的碳丝生产产值也在不断增长。

下游应用领域,除了首批无人直升机交付使用外,碳纤维工业刮刀实现在高速纸机上替代进口,农业管材特有的一体化成型工艺在同类出口产品中质量独占鳌头。

光兴自动化设备项目的引进,使临港区碳纤维产业正式延伸至复合材料自动化设备研发生产领域……

墙里开花“内外”香。自11月底以来,不到半个月时间,三四拨国内外碳纤维领域的团队和项目慕名而来,主动寻求落户园区。

山大-斯威本科技大学先进制造业联合研究中心内,科研人员正在做测试。

“这其中有做火箭壳体的,有做碳纤维边角料回收的,也有做应用结构件的,我们正在跟进对接,优中选优,通过引进更多高质量项目,发展全链条高质量项目,进一步垫高产业龙头。”碳纤维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工作人员江宜静说。

项目纷纷慕名而来,除了为“取材”还为“取智”。对正在这里进行研发制造的全球树枝状及超支化聚合物应用创新中心来说,一路之隔的碳纤维国家工程实验室,为产品研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

“过去检测产品热稳定性,需要送到天津,来回得一个多星期。现在国家级的实验室就在旁边,当天送检次日拿结果,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实验室主管谭志说。

目前,碳纤维产业园内拥有16个科研平台,尤其是3个“国字号”实验室,让企业不出园区,便可共享“国字号”资源。扎根深厚土壤,11个在此孵化的产业链项目已全部投产。

碳纤维产业园研究院大楼。资料片

集群培育纵向成链、横向成群

“纵向成链,一抓抓一串;横向成群,一抓抓一湾。”临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于文江这样定位临港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临港区做大增量,更做优存量,积极推动企业“裂变式”成长升级,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威高医疗影像科技有限公司是威高生物科技产业园裂变出的一家新兴企业。恒温恒湿明亮洁净的生产车间内,一台台全新的高端surpass监护仪摆满了货架。“我们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首批量产的1000台产品将陆续发到客户手中。”威高医疗影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华兴说。

威高生物科技产业园。资料片

像这样的优质企业,威高生物科技产业园已拥有7家,涵盖医疗影像、激光医疗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领域。

企业转型“一”变“多”,临港长出越来越多的“大块头”。威建集团裂变升级出利东、奥东、建邦3个工业项目,并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6家特种车辆企业具备20亿产值、百亿产能的集群体量。

从集聚到裂变,全区56个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目标,18个项目投产,新增14个规模以上企业。1至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3%。

威海高登旅游休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一个园区就是一条产业链,一个园区就是一湾项目群。临港区正全力推进威高药业产业园、高赛工业和农业4.0产业园、中电友普科创园、恒银智谷产业园“四园”齐头并进,筑巢引凤、育凤,培植出枝繁叶茂的产业参天大树。(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孙世超/文 仲艳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