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0威海两会

民生大礼包送到百姓心坎上——两会代表、委员热议强化保障服务惠民生

2020-01-11 编辑: 宋倩

  【特别关注】强化保障服务惠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关键词一】 健全高质量就业促进机制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健全高质量就业促进机制,对此,人大代表王子明表示,作为职能部门将把稳就业作为头等大事。

  据王子明介绍,将在春节后集中举办为期一个月的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活动,搭建规范的实体择业平台;强化就业一体化建设,在重点企业建立就业综合柜员,把公共就业服务送进企业。重点搭建“威海市就业服务平台”,采集全市企业的用工需求,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库,由系统画像,实现劳动力供求信息及时、精准匹配,拿出务实管用的办法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稳定就业总量、提升就业质量。

  同时,将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出台新的创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创业孵化补贴资金管理办法,鼓励更多年轻人在威海创业。推动校地校企合作,探索与驻威高校联合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站;组织大学生到企业、创业孵化基地观摩交流。实施好三支一扶、万名大学生聚集计划等利好政策,促进更多毕业生留在威海,牢牢兜住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关键词二】扎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新时代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政协委员王永辉一边参会,一边思考。

  王永辉来自乳山市教学研究中心教科室,《政府工作报告》为他2020年的工作明确了方向。他表示,2020年有三件事必须要扎实完成:抓学段的均衡和衔接,目前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这四个阶段层级之间容易产生断层现象;进行全科阅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可以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大力推进学校的思想政治课研究,专门成立一支宣讲团队,每月一次深入到乳山各个学校内,通过宣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政治水平。

  【关键词三】深入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强调“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医共体”。“这是惠民、利民的重要举措,以机制创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是让群众家门口就医的新路径。”人大代表丛海波深有感触地说。

  作为致力医联体的建设者,丛海波所属的威海市中心医院在高新区初村镇成立科技城分院,这是我市首个跨区域紧密型医联体;后又“牵手”石岛人民医院,探索医院集团化道路。“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与三甲医院同样优质的医疗服务,用技术、服务‘多跑路’换取患者及家属‘少跑腿’,这是我们建立医联体、医共体的初衷。”丛海波表示。

  市中心医院充分发挥在经营管理、技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优势,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同时将大医院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规范的管理制度渗入其中。“我们目前正在与南海新区、临港区相关基层医院洽谈医联体建设事项,将做细做深现有医联体,逐步推进‘中心强化,四方辐射’的集团化发展格局,筑牢百姓健康屏障。”丛海波说。

  【关键词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作为旅游城市,威海的老地名、老建筑、老街道,被赋予一种独特的历史韵味。在政协委员张洪祯看来,公交站名恰恰是一种好载体。他认为,通过街路地名,口耳相传的历史事件,能够增强市民对城市历史的追忆和自豪感,也能引发外地游客的联想和兴趣。在一问一答间,历史和文化得以传承。

  眼下,很多威海老地名逐步弱化,久而久之,老地名及其背后的文化底蕴可能会被淡忘。张洪祯建议,公交站名和地名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元素,有需要也有必要得到应有的保护,政府部门要尽力去爱护这些元素,依法依规对公交站名和地名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于有影响的、体现地方文化与特色的地名要立即恢复,让这一‘窗口’更多体现城市的文化亮点。” 张洪祯说。(Hi威海客户端记者 谢菁 杨彩明/文 刘志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