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市总工会

威海工匠丨精研才能精通,他们以匠心铸就职业技能的完美与极致

2020-01-15 编辑: 仲鹤

2019年底,威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了50名“威海工匠”,威海工会在线陆续展播受表彰个人的先进事迹,弘扬工匠精神,筑梦伟大时代。

“精”于调试,“通”于技艺——广泰空港钳工 姚新杰

姚新杰,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钳工,自2002年进入广泰公司,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装配和调试工作。

姚新杰对各种出厂设备都了如指掌,对平台车、摆渡车等产品提出多项优化改进建议,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维修费用。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设备“通家”,也会碰到难啃的骨头。AM系列抱轮牵引车是公司从德国引进的高技术含量产品,工艺复杂,以往只有耗费资金邀请德国技师才能调试。姚新杰从研究生产图纸,到全程参与研发制作,针对不同的机型设置不同参数,克服重重难关,最终吃透德文系统设计原理,全面掌握机械性能,成为这一系列产品为数不多的独立调试技师,改变了该设备在国内无法自行调试的历史。

成立“姚新杰创新工作室”后,他再接再厉,带领成员进行技术攻关,利用平板车改装的抱轮飞机牵引车大型测试工装,成功解决了抱轮飞机牵引车没有大型工装无法测试的技术设备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抱轮飞机牵引车在国内顺利实现量产销售。姚新杰作为主调人员参加国内首台抱轮飞机牵引车的机械、液压调试工作成功后,他又参与到飞机制造商认可的对该车的NTO测试认证,用一年多的周期,最终使国内首次获得美国波音、法国空客等飞机制造商发放的无技术疑议许可,广泰从而成为国内首家公司拥有这种资质的公司。

通过不断引进、学习、研发和超越,姚新杰和广泰的工匠们一起,扎根生产一线,发挥着自己的全部技能,持续推动广泰空港设备跃居世界一流水平。

铸梦轮船“血管”——黄海造船电焊工人 于进强

于进强,黄海造船有限公司管装分厂高级技师、电焊工人,自1991年进入黄海造船从事焊接工作,迄今已有28年的时间了。

20多年的一线焊接工作,使于进强熟悉每一种材质、每一种规格的焊接管,能够迅速发现每一次的焊接漏洞、故障。每当有人慌张地反映焊接安装中搞不定的问题,于进强常常凭经验就能推测出原因。而最后检查的结果,通常和他推测的一样。工友们都说他太“神”了。其实这种“神”,怎会是一日之功。焊工是个“苦差事”,焊接溶池的温度保持在3000度上下。焊接手弧焊四种焊接形式,横、平、立、仰,每一种都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找出适合自己的焊接方法。每种管子的焊接都通过成千上成万次的练习,产生了肢体的记忆,这样再拿起焊管的时候,自然就能手到擒来。

肢体记忆、焊接手感……这样的“苦功夫”,可以解决“大问题”。 2003年,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建造8000马力油田守护船,船上耐腐蚀管系采用B10金属铜镍铁合金管。这种管的特点是管壁薄、易氧化、内部成型差、易变形,拍片成功率低。时间紧、任务重,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于进强仔细查阅相关理论资料,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反复琢磨,打造出一套“铜镍管焊接工艺”。船东船检在报验时,对铜镍管焊接质量非常满意,拍片成功率在99℅以上。

正是基于这种责任意识,于进强在工作中有一双锐利的眼睛,总能迅速发现焊接缺陷。他发现,“探伤不合格”和“焊角不达标”两个问题,占到了焊接缺陷总数的80%。于进强仔细查找,发现管系焊接过程产生的“气孔”和“咬边”等主要缺陷,找出焊丝生锈、保护气体不纯不足、氧化层打磨不干净等问题。为此,他牵头成立QC革新小组,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试验,最终把一次性焊接成功率提升到了99%。

扬帆大海,逐梦深蓝。伟大的梦想背后,是坚定的信念以及为之不懈的努力。于进强,以一个普通焊工的执著,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蓝色力量。

三十五年坚守一线造就威海工匠——山东工友集团铣工 江德良

江德良,山东工友集团高级技师、铣工,自1984年进入工友集团一直从事铣工工作。他勤恳敬业善于钻研,积极投身于职工技术革新与发明创造工作,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为产品的质量提升与改进做出了突出成绩,获威海市有突出贡献技师、威海首席技师、山东省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

江德良在工友集团工作了35年。在他的地盘里,他可是有着很高的威望和一大批粉丝的。有人说他刻板,有人说他严谨,但提起他的技术那可是人人竖大拇指,车、镗、铣、刨、磨,样样精通,是个名副其实的全能机床工。

一次,江德良和他的徒弟们接到了一个令人头疼的任务,一批来自法国的轨道订单,3米长的轨道要求间隔要小于3毫米,这可是他们头一次接到这样高精度的订单,心里都没了底。江德良一声令下,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能让他们小瞧了咱,于是十几工友没日没夜,改机床,改工艺,终于,订单完成,客户满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些年,他加工过数十万个机械零件,令人称道的是,在这里面几乎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

江德良还是个发明创造能手,设计的MJ153D型单片圆锯机导轨磨削工装,在平磨上磨削V型导轨工作面夹具,与原来工艺方法相比提高20倍精度和效率;设计的MJ153D型单片圆锯机传动链板加工工艺方法和工艺装备,由原来的12道工序简化为6道工序;设计的MB106H型单面木工压刨床工作台两侧的导轨面加工方法和工艺装备,每年能节省各项费用几百万元。

江德良总说,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工匠的优秀品质,那就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来做同一件事情,依靠自己的信念,做到极致,也许他的技术并不能惊天动地,但总能感到一份令人尊重的工匠精神,温暖着岁月,也温暖着我们的心灵。(来源:威海工会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