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照顾“长不大”的弟弟13年,夫妻俩看作理所应当

2020-01-17 编辑: 仲鹤

整洁的沙发,明亮的窗户,墙角摆着几盆艳丽的鲜花,屋子一尘不染,处处弥漫着温馨的气息,这就是毕新平家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难想象这里住着一位生活无法自理的智障病人。提起家住怡园街道昌鸿小区的毕新平和宋芹英,不少邻居都会为这对夫妻竖起大拇指。这还得从毕新平那个“长不大”的弟弟说起。(威海晚报记者 李鑫慧 通讯员 王歌)

毕新平夫妇和弟弟(中)坐在一起喝茶聊天。 威海晚报记者 李鑫慧 摄

小时候以为弟弟长大会好

“明子啊,鞋怎么又穿反了?”毕新平一边说着,一边蹲下身帮弟弟把鞋子穿好,“出去咱可不能捣乱,也不能拿人家东西,早点回家啊。”每天早晨,毕新平都会为弟弟整理好衣着,带好必需品,还要在弟弟临出门时叮嘱几句。看似简单的事,毕新平已经重复了13年。

毕新平的弟弟名叫毕新明,是一名智力二级残疾的智障病人,今年57岁的他,言谈举止却像个两三岁的孩子。从小到大,毕新平总是对弟弟格外关心,关于弟弟的事,每一件毕新平都记得很清楚。“我记得8岁那年,已经3岁的弟弟还说不清楚话,走路也总是摔跤,而且一直淌口水,老妈只好给他在胸前系上一块方巾。”毕新平回忆道,“当时医疗水平不发达,不知道弟弟究竟是因为什么原才这样,老妈心里很着急,邻居安慰我们说,明子兴许长大些就好了,于是我心里一直期盼着弟弟长大变得好些。”说到这里,毕新平的眼神不由得黯淡下来。

“以后就由我照顾你了”

2007年,一直负责照顾毕新明的母亲因病去世。弥留之际,她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小儿子毕新明。“明子,你什么时候能好起来?”那时,母亲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虽然母亲临终前并没有对照顾弟弟的事情多做安排,家中的兄弟姊妹也不算少,但毕新平两口子还是主动挑起照顾弟弟的重担。“大哥去世后,我就变成兄弟姊妹中最大的了。我们两口子都把照顾明子看作理所应当的事,没旁人说的那么感人和伟大。”毕新平说。

刚把毕新明接回家的那段时间,每天的日子都很煎熬。换了新的生活环境,毕新明十分不适应,情绪焦躁,毕新平和宋芹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曾想过把他送去养老院,但是一想到他不在我眼前,还是放心不下,于是就下定决心,照顾他一辈子。”毕新平说。

当初的一句“明子,以后就由我照顾你了”,便成为相守余生的承诺。

用足够耐心呵护弟弟

在毕新平和宋芹英眼里,毕新明始终是个长不大的孩子,需要用足够的耐心和爱来呵护他。

毕新平说,弟弟平时很喜欢捡废品卖,也经常错把别人有用的东西当成废品,因此惹了不少麻烦。“总是能接到邻居或者警察的电话,说明子又把别人的东西当成废品卖掉了,我心里那滋味真是太不好受了,真想好好教训他一顿。”毕新平说。可每次一看见弟弟一脸委屈的样子,毕新平的心总是一瞬间软了下来。“明子,听话,不许再拿别人东西了。这是最后一次了,下次再被人教训,哥可绝不再管你了。”尽管每次都说是最后一次,可一旦弟弟又惹了事,当哥的总是冲在前面,为弟弟挡掉一切麻烦。

“我们都把他当小孩子看待,热闹的场合总是带着他一起去,他很喜欢的。”宋芹英说。毕新明像小孩子一样喜欢凑热闹,因此每逢亲朋好友的婚礼、生日宴等,毕新平和宋芹英都不忘帮弟弟准备一个红包,然后带上他一起去参加。就连每年宋芹英娘家的春节聚会,也邀请毕新明过去。

一份承诺坚守13年

一份责任,一份承诺,背后是13年的坚守,个中滋味,唯有自知。每次提起妻子照顾弟弟的一些细节,毕新平的眼眶总会不自觉地湿润。“她总是把明子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说这样明子出去才不会被人瞧不起,别人也能知道明子是有人管、有人疼的。明子是我弟弟,她能这样尽心照顾着,我很感激。”毕新平说。“我可从来没听他说过感谢。”说这句话时,宋芹英的语气带着几分埋怨,脸上却不自觉地露出了温暖的笑容。

十三载寒来暑往,“长不大”的毕新明一直被兄嫂精心呵护着。毕新平和宋芹英熟知弟弟的所有习惯和喜好,了解他的一切情绪和需求。清晨摆在枕头旁边的一盒香烟,午饭餐桌上烙得两面金黄的菜粑粑,下午4点半准时敞开的大门……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沉淀着兄嫂深沉的爱。

毕新平说,现在他们已经为弟弟缴纳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的就是弟弟老了以后能多一份保障。“明子,将来有一天哥嫂老了,照顾不动你了,咱仨就一块去住养老院,哥和嫂还陪着你。”毕新平拍着毕新明的肩膀,笑着说。(来源:威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