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0山东两会

着力解民忧 用心惠民生——住威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民生改善

2020-01-23 编辑: 宋倩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从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到办好就业、社保、教育、健康四件民生大事,无论大事、小事,关乎民生的事都是重要的事。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省政府工作报告里温暖的牵挂,也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筑牢底板 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完善即时发现即时帮扶机制,持续深化省内“6+6”扶贫协作,做细做实“携手奔小康”行动,以脱贫攻坚的实干实效,提升全面小康成色。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最大程度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省人大代表,荣成市城西街道坦埠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温丽告诉记者,如今每个村都有乡村医生,但遇到大病还是有些棘手。希望能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向乡村倾斜,组织医疗专家走出医院,定期到乡村一线巡诊,让农村群众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上级医院专家的同质化服务。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力推进“四减四增”,全力保护好蓝天、爱护好碧水、守护好净土。省两会期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也是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点话题。省人大代表、山东金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机动车间主任孙徐军对报告中提到的“加快废旧地膜回收处理”的部署印象深刻,他建议从源头抓起,让老百姓从思想上认识到白色污染的危害,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引导,列出专项资金,制定长效机制,加强考核检查,确保废旧塑料全部回收利用。

      民以食为天,吃得安全正成为群众的迫切诉求。省人大代表、好当家集团有限公司食品检测中心主任鞠晓庆表示,要对原生态食品层层把控,严格遵循生长、加工、采集、包装、储藏、运输的标准,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作为一家专注儿童药研发生产企业的负责人,省人大代表、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杰认为,制药企业在原料、制剂的生产中,要充分考虑低能耗、高产出,尽可能降低甚至不造成环境污染。

      兜底普惠 让老百姓获得感更足

      让群众拥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就要办好解民忧、纾民困、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好事。今年,我市确定为群众办理20件民生实事,用小实事累积成大民生。

      守住最大民生,促更高质量就业。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面向就业重点群体、企业职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梯次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家纺行业属于传统制造业,面临着改革转型任务。”省人大代表、威海芸祥家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技术部主任孙祖红告诉记者,企业目前拥有以全国技术能手为核心的设计团队20多人,下步将继续抓好内部人员培训,做好导师带徒和传帮带工作。

      省人大代表、威海市环翠公证处主任肖丽娟表示,今年年底,事业单位改革就要全部完成,希望尽快完善事业单位职称的评价标准,创新职称评价机制,更好激发人才活力。

      “入园难入园贵”凸显了学前教育资源紧缺。破解难题,关键在“开源”。“不仅要做到幼有所育,更要做好幼有优育。”省人大代表,文登区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学前管理处主任、秀山实验幼儿园园长邵玉果说,要以《山东省学前教育条例》施行为契机,培养培训一批优质的骨干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实施城乡一体、公办民办并举,一体化培训、一体化教研、一体化成长,把优质学前教育带给孩子们。

      举全省之力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让省政协委员、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校长孙承武倍感振奋。“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不忘让每名学生成才、让每位教工幸福的初心,积极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教育贡献。”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强基层卫生和疾控能力建设,提升县域医共体医疗服务水平。省政协委员、威海市中心医院院长丛海波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就是要给老百姓治好病;使命,就是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下步还要在精准医疗、推广人工智能和降低医疗负担等方面继续发力,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对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呼声越来越高。今年,省政协委员、山东大学(威海)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李娟带了一份“关于推动山东省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建议”,她建议根据加装电梯工作的实际情况,修订和完善加装电梯的政策和办法,制定相应实施细则,让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Hi威海客户端记者 连涛/文 孙大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