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别怕,有我们在!”他们是战“疫”中逆行的“最美背影”

2020-02-03 编辑: 仲鹤

这里,是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最近的地方,也被外界认为是最危险的地方。

这里,是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也是为社会、为每一个人点燃生命的希望和信心的地方。

这里是我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市级定点医院——威海市胸科医院的隔离病区。

疫情面前,市立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心医院等地最精锐的医务力量,和市胸科医院的医务人员一道坚守,用向着战场“逆行”的背影,告诉全市百姓:“别怕,有我们在!”

“时间怎么就这么不够用呢?”

摘下护目镜,脸上被勒出的印痕清晰可见。

来自市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张静隔着口罩深呼吸了一口气。因为,6个小时紧张的工作,她必须全神贯注。

在她身后几米的地方,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最“前线”——威海市胸科医院的隔离病区。

脱下厚厚的防护服,她拨通了儿子的电话,这是一种报平安的方式,电话里仍然是孩子絮絮叨叨的叮嘱:妈妈,你要多吃点饭,多休息。张静一一应下,其实她心里清楚,这些根本做不到。

因为,只要穿上防护服,从进入病区那一刻,张静的时间就不再“受控”。不仅要查看病历资料,还要查房、调整治疗方案。为了研判病情,张静等医务人员还得随时对病例集中会诊,总结治疗经验,比如该用什么药、为什么效果好,为后续相似的病例治疗提供指导意见。脱下防护服,回到休息区后,她也闲不下来,还要经常跟相关负责人员沟通物资安排情况,商讨调度流程,有时一琢磨经常就是后半夜了。为这,她经常“抱怨”的就是“时间怎么就这么不够用呢?”

时间“不够用”的张静,开始了对孩子“撒谎”。落下一顿饭是常态,一天睡觉的时间不超5个小时,她像“陀螺”一样,在这片战斗最激烈的“主阵地”坚守着,“我必须尽量多的出现在患者面前,他们看到我们心里才会觉得踏实。”

病房里,每天都有好消息。张静说,有一位患者刚确诊入院时病情较重,除了持续高烧,还出现了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天天以泪洗面。经过精心治疗,眼下病情已经趋于稳定,心态很阳光,“查房的时候,她一直道谢,这不就是我们前进的力量嘛,我可以迎‘战’数不清的‘6小时’。”

“什么时候能回家?”面对提问,张静回答的笃定,战斗什么时候结束,就什么时候回家。“虽然家人给的叮嘱做不到,但是我会尽量对自己‘好点’保持体力的,因为我一定要坚持到最后。”

“能不担心么,可我们是医务人员”

进入隔离区前,挨个儿检查同事们穿上防护服是不是规范到位;进入隔离区后,随时观察身边的医护人员防护情况;在下班脱防护服时,还“不放松”的盯紧每一个人,不要让清洁层遭到污染……从事感染管理工作的王可玲,如此“操心”是因为在踏上防疫“战场”时,她就已经定下了个目标:确保所有的医务人员防护到位,不发生感染风险。

王可玲(中)督导医疗垃圾管理。

因此,王可玲成为每一名医务人员上“战场”前,需要“攻克”的第一个 “据点”。每一个人都必须要学会准确、安全、迅速的穿层层隔离服、检查装备、调整护目镜的位置,还要一遍遍的进行实战技能培训。王可玲不怕医务人员评价她“苛刻”,因为一旦操作失误就意味着暴露在感染的风险下,所以一步都不能错。

这还不算,王可玲还每时每刻都在思考着,不同的区域如何才能做到有效隔离,如何才能防止感染,如何才能最大程度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56周岁的她,和年轻的医务人员“赛”着熬夜,为此,她经常听到同事的催促,“赶紧休息,不然哪里来的抵抗力!”而她总是笑称“中老年人觉少,没事儿!”

哪是觉少,王可玲不仅高血压,还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但是疫情面前,她有太多看似无懈可击的理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冲锋战 “役”责无旁贷;有15年的感染管理工作经验,非常时期就应该用熟不用生;身体可以坚持,家人没有拖累。“其实说心里话,能不担心么,可我们是医务人员,这就是我们应该出现的地方。”

这两天,王可玲越发的不“克制”自己了,不忙到半夜不算结束,她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原来1月27日,她进隔离病区的时候,家里8个月大的外孙女出疹子发烧到39度了,“前天打电话的时候,告诉我说烧已经退了,这是我唯一挂心的事,现在可不就更有精神头了嘛。”

“防疫老兵”再上前线

2月2日,刘红敏特意起了个大早,跟家人通了个视频电话,简单交代了最近情况后便匆匆挂断。时间不足五分钟。这是她从市立医院消化内一科转战到市胸科医院后,第一次联系家人。

距离交班时间还早,本可以多叙叙旧,但刘红敏却没给家人机会,干脆利落的完成这次“网络会面”:“能抽空给家人报个平安就够了。”

刘红敏在通过监控观察隔离病区内患者情况。

1月28日晚上8点,刘红敏接到前往市胸科医院支援一线防疫工作的征求意见,她二话没说便答应了。“H1N1病毒爆发时,我就参加过防疫工作,我有防疫经验,这时候不上,等着干啥。”

和11年前一样,刘红敏再次穿上厚重的装备,动作依旧不能慢,因为她知道,这是与病魔斗争,和死神赛跑。

不仅跑的快,刘红敏还算的精。在进入隔离病房前,隔离病区的护理团队所采用的倒班制,虽说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线护理人员休息需求,但对防护物资造成浪费。为此,刘红艳提出更改倒班模式,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增加“站岗”时长,提高护理用品的使用率。

刘红敏不仅会算账,还有一套暖心护理攻略。为避免交叉感染,患者进驻病区后便于家人”失联“,护士成了他们唯一的”亲人“。”每次进病房记录患者情况时,尽可能多与他们沟通,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刘红敏说,靠着这份暖心的护理攻略,不少患者战胜病毒的信心越来越足。

“不知道这场阻击仗还要打多久,但我知道肯定快胜利了。”谈及一线驻守“时间截点”,刘红敏坚定地说,护理工作越发有序,一切困难终将被攻克。

“只要病毒被打败,妈妈就回家”

10天前,市立医院感染疾病科副护士长江菲菲“临危受命”,正式担起了发热门诊的“总调度”。因为,科室的护士长接触感染患者需要隔离。

匆忙“走马上任”的江菲菲面临着众多问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发热门诊逐渐成为疫情防控的“哨岗”。为避免交叉感染,市立医院将所有伴有发热症状的患者全部分转至发热门诊进行集中就诊。

江菲菲正在整理护理信息。

就诊方式的变化,使得传统病房格局尤其是隔离区,变 “小”了,收治能力较低。现有空间难以满足患者需求,怎么办?

在做好防护隔离培训的同时,江菲菲认真梳理门诊现有病人情况、数量,分析预判当前就诊患者情况,建议医院将5号楼原有病区腾空,作为疫情防控专用楼,并疏散感染疾病科病房普通感染患者至其他科室,扩大发热门诊室和留观区域面积,增加发热门诊的收治能力。

方案顺利通过。江菲菲随即在微信群发送通知,动员休息的护理人员进行空间调整。从下午2点一直忙到晚上11点,近十个小时的“翻新”,空间合理、配置完善的发热门诊正式亮相。

全新的发热门诊上线,江菲菲又忙着对护理就成进行“翻新”。

为实现发热患者同普通患者就诊区域分割、就诊通道分流,江菲菲带头打破常规作息,每天早上8点上班凌晨1点下班,调整护理人员队伍,完善发热病人护理流程。

“我们将科室原有的14名护士进行重新组合,并积极联系医院调配护理人员继续补充,保证人员充足。”江菲菲说,护理队伍不断挡,才能真正让患者得到最及时最有效的治疗。

“最近几天就诊压力逐渐放缓,我们也能稍微松口气了。”2月2日中午十二时许,忙完一上午工作的江菲菲,得空跟许久未见的孩子通了个视频。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视频里,孩子仰着小脸发问;电话这头,脱下防护服的江菲菲笑着哄孩子,“快了,只要病毒全部被打败,妈妈就回家。”(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彩明 李文思/文 各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