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新闻网首页汇总

临港区:“小家”换“大家”,他们是战“疫”一线“最强拍档”

2020-02-06 编辑: 宋倩

      连日来,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临港区涌现出不少“夫妻档”日夜奋战在“战疫”一线,以个人“小家”的牺牲换取“大家”的安全。

      舍小家的医护“伉俪兵”——丛晓静、丛福

      丛晓静、丛福就是这其中的一对医护“伉俪兵”。妻子丛晓静是临港区草庙子镇卫生院的一名护士,丈夫丛福是草庙子镇卫生院的药房主任,疫情爆发后,夫妻二人双双“请战”到抗疫一线。

      在新春佳节、万家团聚的时刻,夫妻二人坚守岗位,常常加班到深夜。若轮到值守高速卡口更是24小时在单位备班。虽然同在疫情一线,两人却忙的相视无言,更无暇顾及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家里17岁的女儿正读高二,放假这些天,一直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年前腊月二十九开始,夫妻两人便在医院加班,连过年的年货也没能添置,大年三十更是连一顿团圆的年夜饭也没和女儿一起吃。“上有老下有小的,却什么也不能为他们做……”说起这些,丛晓静眼角泛起泪花。尽管如此,他们也只能在有限的休息时间里通过电话安抚一下老人和孩子,转身又继续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我跟我爱人都是医护人员,大疫当前,责无旁贷,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丛福说。

      在全国抗击疫情的千万工作者中,在卫生健康系统防疫一线,有很多像丛福和丛晓静这样的“夫妻兵”,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携手并肩,一同战斗,这是他们的使命,也是他们的担当!

      “消杀”夫妻档——陈磊、于静

      雨衣、防护服、口罩、帽子、水鞋、喷雾器……在汪疃镇卫生院,有这样一对夫妻每天穿上这套装备出现在医院的每个角落出现,他们就是外科医师陈磊,防疫科护士于静,夫妻二人被同事们称为“消杀”夫妻档。

      平日里上班,一个南楼,一个北楼各忙各的工作,但是疫情来了,陈磊夫妻二人携手主动报名为院内消毒。作为汪疃镇卫生院防疫科护士的于静,疫情来临时,防疫工作变得更加忙碌,于静日常要对应急物资库、隔离区物资库进行管理,还要对密切接触者入户进行体温检测、送中药,即便如此,于静依旧承担起汪疃镇卫生院的消毒杀菌工作,每天弱小的身影一刻也不停,一趟消杀下来胳膊酸疼。

      她的丈夫汪疃镇卫生院外科医师陈磊看在眼里,主动提出帮忙。既要承担日常门诊及病房的诊疗工作,还要参加夜班值守的陈磊,每次利用下夜班的时间帮助防疫科完成医院内的消杀工作。

      “警察蓝”携手“医生白”

      汪疃镇卫生院妇科主任宋秀燕医生,她的丈夫是一名人民警察,疫情来临后,身为医生的妻子和警察的丈夫召之即回,夫妻二人双双工作在抗击疫情一线,医生妻子在发热门诊、高速公路卡点昼夜轮换坚守奔波,警察丈夫挨家排查记录接受群众报警、处理警情、维护社会治安,独自留在家里的女儿说:“好好待在家里等爸爸妈妈平安归来,就是给社会最大的贡献!”

      最“接地气”的夫妻搭配

      除了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夫妻档”,医警“夫妻档”,还有这样一对默默坚守岗位的后勤“伉俪”,或许没人注意他们,或许他们也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但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最“接地气”的工作,保障防疫一线无“后顾之忧”。

      丈夫王有臣,49岁,是草庙子公路站的一名司机,每天早晨六点,老王准时上岗,由于疫情,每天废弃的口罩越来越多,为了防止二次污染,老王每天驾车全镇各个地方进行垃圾清运、消毒。当问到他怕不怕这些口罩很可能有病毒被传染,老王说“我们的工作都是脏活、累活,不能像医护人员救死扶伤,但是我能保障在这个特殊时期,做好防止病毒口罩二次污染,让医护人员全心全意在一线抗击疫情。”

      妻子郑文花,今年47岁,草庙子镇卫生院食堂工作人员,疫情发生后,她虽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奋战在防疫一线,但她为了保障医护人员的后方饮食,从年前腊月二十九至今,从未休假。大年三十,草庙子镇全体医护人员取消休假全员在岗,想着大家不能回家吃团圆饭,郑文花就动手包饺子,算是为全院的医护人员准备了年夜饭。“疫情时期,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大,工作量繁重,我不能像他们一样去一线防疫,只能做好他们的后勤,保障他们来食堂吃上一口热腾腾的可口饭菜,缓解疲劳。”

      (来源:综合今日草庙子、今日汪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