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感觉怎么样?身体上还有什么不舒服吗?”“再坚持两天,你很快就要过观察期了,非常感谢你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注意多喝水,多休息。”……

在文登区汤泊温泉集中医学观察场所,王辉的身份有些不同,从1月29日开始,他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进入集中观察场所工作,每天同一百多名被观察人员通电话是他最重要的工作。
王辉说:“这些聊天内容看似普通,可是能够让被观察人员感受到关怀,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从这些聊天内容中分析出被观察人员的心理变化,一但出现心理问题,我们可以尽早干预。”根据聊天内容,王辉再决定哪些人员需要当面“聊聊”。
王辉是文登区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为切断可能的传播途径,文登区在温泉大酒店和汤泊温泉设置完成两处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为了应对防疫期间可能出现的恐慌、焦虑等情绪或其他突发性心理状况,文登区决定指派心理医生提供心理援助,收到信息的王辉第一时间报了名。“当时没多想,觉得这是医生的责任,更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
王辉坦言,入驻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后,身上的责任并不轻松。
“在观察点,不少被观察人员出现了焦虑、害怕的情绪,但是有明显精神症状的人只是少数。”王辉告诉记者,很多被观察人员担心“自己会不会已经被传染”,在这个特殊时刻应激状态下,出现情绪紧张和焦虑都是正常反应,经过心理疏导,改善效果都很好。

“你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呈阴性,这下你可以放心了吧?”
“太好了,太好了,要不总是担心。”
陈女士入住文登区汤泊温泉集中医学观察场所第三天出现了低烧的症状,这让原本就有些焦虑的她更加焦躁不安。在电话询问中,王辉敏锐察觉到这一情况,并反映给观察场所负责人,尽快安排给她进行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陈女士只是普通的感冒症状,拿到结果后的陈女士安心地在房间内继续接受观察。
被观察人员的观察期是14天,这其中很多人会发生各种情况,甚至会出现过激的行为。2月3号,观察13天的小王情绪激动,吵闹着非要离开观察点。王辉得知消息后立刻穿上观察衣,进入观察房间,经过20多分钟的疏导,王辉了解到,小王在北京工作,当天有急事需要回到工作岗位,再加上这么多天的观察,小王的情绪才会如此激动。王辉给他做了心理疏导,分析当前的情况,并帮忙联系医护人员分析其身体情况和观察时间,最终小王的心情回复平静。
考虑到病毒传播的危险,王辉与被观察人员的相处时间必须控制在20分钟左右,如何利用这么短的时间做好疏导工作,是对他们业务的考验。除了给被观察人员带去“心理安慰”,王辉此次来到集中医学观察场所,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守护这群忙碌于一线的医护人员。
“对于这个陌生的新型冠状病毒,大家都有着自己的恐惧,而连续多天的一线工作,也让一些医护人员身心疲惫。”王辉表示,一线医护人员可能出现这些心理问题。面对的是看不见的病毒,工作风险高、强度大,他们偶尔在休息时会宣泄一下,但整体心态是积极向上的。
王辉的妻子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对于他的举动,妻子非常支持。王辉说,“我们一家人要共同战斗,医护人员守护的是身体,而我,守护的则是心理!”(通讯员 毕燕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