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威海市人社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决策部署,通过“三条线”“三实招”和“三颗定心丸”,着力推行群众办事“不见面、不中断”服务,确保疫情期间的业务经办有条不紊。截至2月4日16:00,全市人社部门已通过网上、掌上等网络平台办理社会保险、就业服务等各项业务12.8万余笔,真正让企业和群众事办妥、心放宽、感受好。
打造“三条线”
办理业务“不见面”
通过“人社网上服务大厅”办理
目前,威海人社“网上服务大厅”注册用户64万个,80%的企业已实现网上办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人社部门通过授权企业电子签章,把企业相关负责人签名和业务专章纳入管理系统,将所有实物印章全部“归零”,需要签章的关口,核准人在系统后台进行审核,申请人只需通过线上操作即可,无需单位和经办大厅来回奔波。春节后两个工作日办理社会保险业务就达10多万笔。
单位网上服务大厅入口:
http://202.110.217.69:7001/hso/logonDialog_113.jsp
个人网上服务大厅入口:
http://202.110.217.69:7001/hsp/logonDialog_113.jsp
打造“威海市就业服务平台”
平台通过汇集整合全市用人单位用工和市内外劳动者的数据信息,建立了全市统一的人力资源基础信息库,对供需双方进行精准画像和智能推送,实现了供求信息的高效、及时匹配。加快开发线上即时文字交流、远程面试功能,实现“不见面”招聘求职。截止2月4日,平台已注册企业用户459家,发布招聘岗位9700个;注册求职者用户328人,在线投递简历939份。
点击查看威海市就业服务平台操作指南
主推“威海人社”手机APP
建立人社“掌上”服务大厅,下载用户达到85.3万人。通过手机APP,广大市民动动手指就能办业务,将社保服务推进“秒时代”,部分业务几十秒甚至十几秒即可办结。

扫码二维码下载“威海人社”手机APP
目前,人社业务线上办理量占比92.5%。除了线上的分流,市人社局在全市各级经办大厅推行“综合柜员制”,并延伸至大型企业,将原来一窗一业务的“多头受理”变为综合柜员“一口受理”。其中,将原来市级服务大厅94个业务窗口压缩至16个,压缩了83%,为办事群众提供“一窗式”人社服务。用系统中的数据代替纸质材料,累计精简办事材料50类113项,压缩近30%,推进减证便民、一次办好。
拿出“三实招”
应对“见面”业务
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防输入、防扩散”的疫情防控要求,在现场服务大厅暂停窗口服务期间,对确需现场办理业务的群众,在严格落实体温监测、人员登记、疫情筛查和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的基础上,放出“三个实招”:
推行帮办代办服务
12333服务咨询电话以及各业务科室电话,全面接受服务事项办理咨询,并根据实际情况为参保单位和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大学生报到证等纸质材料可通过邮寄、电子邮件等方式办理。
推行延后办理服务
疫情防控期间,暂停劳动能力鉴定组织及申报受理工作,其他需要通过柜台办理的服务事项,可在确保企业和群众权益的基础上,采取延后办理的方式,减少大厅办理业务量。确实急需办理的事项,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办理。
缩短现场办理时间
确需经办机构现场办理的业务,服务窗口收取材料,办事群众可先行离开。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告知办理结果,采取邮寄等方式反馈材料,减少办事人员等待时间。
三颗“定心丸”
让群众安了心
确保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已完成退休资格预审的,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可通过网上核定养老金待遇;未实行退休资格预审的人员,疫情防控期间延缓办理退休手续的,经审核符合条件,其养老金计发时间,仍按照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次月计发并补发,确保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开辟工伤保险绿色通道
接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对事实清楚、材料完整的,在受理后3日内完成工伤认定工作。
允许延期办理参保缴费业务
疫情防控期间,因不可抗力,单位延缓办理职工参保登记、缴费等业务的,疫情结束后,单位补办延缓缴费的手续,按相关政策规定经审核批准后,为单位办理补缴社会保险费,补办手续在疫情解除后3个月内完成。
(来源:威海人社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