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凌晨4点,连续驱车15个小时后,陈方超一行四人到达湖北黄冈中心医院。匆匆卸下随车带来的捐赠物资,便马不停蹄赶往此行的目的地——中华慈善总会设在武汉黄坡区的疫情防控捐赠物资联合应急仓库。

“我们主要依托仓库来负责相关机构驰援武汉物资的接受、登记、运输和发放工作。”作为威海市文登区蓝天救援队的一名队员、山东蓝天救援队第一批驰援武汉的队员之一,陈方超出发前就已明确此行任务,也做好了苦战的准备。

2月5日晚,中国蓝天救援队发布招募信息。驻武汉资源仓库因为工作量大,需要在山东省内招募36名队员,前往武汉进行工作,工作时间10天以上,队员自愿报名。陈方超第一时间报名,与张家富、赵琳霖、周一文三人组成威海地区第一梯队驰援武汉。

“今天早上6点多到达仓库,简单休整后我们就马上投入工作。”2月8日晚上10点多连线陈方超,他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准备进帐篷休息。“虽然武汉抗击疫情的第一战场在救治一线,但这里负责保障的‘第二战场’同样是紧张、高强度作业。”

这是一个总面积7300平方米的应急仓库,临近武汉天河机场,由山东蓝天救援队和其他几支救援队伍全面接手。

为确保高效准确地将物资配送到前线,仓库作业队伍被分成消杀、转运、分类、后勤、医疗等多个小组。陈方超和另外三名文登队员编在物资分类组,主要负责对从交通站点转运而来的各方捐赠物资进行分类。分类办法目前还是纯人工作业。

当日接收到一家乳品企业的捐赠,物资分类组需要迅速对数吨的箱装牛奶等食品进行分类。一箱大约50多斤,陈方超和队友们需要一箱一箱地用肩扛。这是他们在仓库的第一天。一天连续10多个小时的人工分类作业也将贯穿他们在此之后的每一天。
“既然是来打仗,就得做好苦战的准备。”陈方超说,尽管捐赠物资源源不断在仓库流转,但是为最大限度地供给前线,仓库工作人员的条件还是相对艰苦的。当天到达仓库后,他们就自行在仓库里搭建了帐篷,用来夜间短暂休息。看到物资紧张,他们已经把随车从家乡带来的食品、口罩、手套、防护服等部分自用物资捐了出去。
“蓝天救援队虽然是一个民间组织,但当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定会迎难而上。”陈方超说。此前,文登区蓝天救援队就已承担着文登的北山、新城、棋山等七大社区重点区域防疫消杀工作。他们也先后多次参与了国内地震救援、山地遇险救援、水上水下救援等救援活动。
按照初步安排,陈方超等作为第一梯队将在仓库工作十天,待第二梯队到来后再决定是否延期。“家人是我们坚强的‘大后方’。”文登队员周一文说,得知自己入选驰援武汉队伍后,本来是准备瞒着父亲的。没想到父亲得知后说:“去!国家有难,青年不上,谁上!”这让他十分感动,也给了他无比的信心和勇气。(通讯员 张小寒/文 于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