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严管控是关键。但群众必须的出行需求亦不容忽视。为此,结合实际情况,我市多社区妙招频出,通过微信扫码、凭证入场等举措,实现“秒审”绿色通行,确保“严管快放”两不误。
严管控 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车辆经过卡口前,驾乘人员主动将车窗落下,接受值守人员登记、测体温……最近几天,这样的场景经常在环翠区嵩山街道岳家庄社区卡口“上演”。
大家咋这么“捧场”?岳家庄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班子成员王华挠着头,不好意思地说:“大伙的防范意识高了,自然就配合了嘛。”
要说防范意识提高的“窍门”,社区还真有一套:印发疫情防控明白纸、悬挂宣传条幅、大喇叭轮流播放疫情防控知识……凡是居民目之所及、耳之所闻的地方,全都加上了“疫情防控”的字样。
“就连大伙常用的微信都成为我们宣传的‘主战场’。”王华说,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关,宁可十严皆空,也不能错漏一个。
与此同时,高新区田和街道寨西社区也在紧锣密鼓地加强疫情管控。
“因为疫情还在继续,严密防控就不能松懈,也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尽量少出门、少串门!”2月10日一大早,寨西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丛朝霞便提溜着喇叭,围着社区转了起来。
卡口点登记宣传、老楼区消毒清理、为居民采购生活用品……丛朝霞带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每一天都在社区来来回回走上十几遍。
“通过走访宣传,居民也都对疫情有了充分了解,大家都很配合。”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丛朝霞看来,当前的每一天都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她争取每天都电话或通过微信群QQ群通知到社区每位居民,提醒大家注意防护,不要出门。
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强监管防控,寨西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在古寨南路的国家电网门口设立卡点,并组织社区大小9个微信群里的78名群众、57名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志愿者们每天24小时值班,每2个小时换一班岗。
同时,志愿者们对进出人员进行登记并统一发放通行证,没有通行证一律不许进出。据统计,寨西社区已发放居民通行证1500余张。考虑到小区封闭,为满足居民日常需求,定期会有蔬菜大篷车开到社区,居民可以根据社区群里的通知到指定地点购买。
快放行 信息“秒审”智慧防控
居民进出小区不再采用手填式,只需扫码录入信息,2至3秒便可完成登记……最近,要说啥“新潮”,那非经区皇冠街道九龙湾社区“扫码出入”莫属。
“确有出行需求的居民,再也不用担心信息登记耽误出行时间了。”说起最近的管控工作,九龙湾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靖颇有点自豪。
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期,社区管控不能松劲。各街道社区迅速行动,切换至“封闭”模式,严控出入口数量、加强门岗力量、做到人员进入必询问、必登记、必测温。特别是针对外来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管理。
封闭管理对居民出行进行严格管理。但九龙湾社区所辖的10个小区、4937户居民中,有三分之一的居民因工作或生活,需每天进出小区。如何在做好社区管控的同时,保证这部分居民的出行需求?“业主进出登记”小程序应用而生。
“‘业主出入登记’采用‘一区一码’。”王靖介绍,居民进出只需通过手机扫描所在小区对应的二维码,登录小程序完成个人信息填报,再由系统自动分析确认辅助管理人员进行人工确认。卡口工作人员再通过后台进行信息核对,并为居民进行红外体温测量后,即可放行。
与此同时,该系统也实现了对社区居民进出的动态管控,为社区居民身体健康在线监测、返程人员出行轨迹关联分析提供数据支撑,提升社区疫情防控信息采集效率,减轻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和接触风险。
“扫码登记不仅提高防控登记工作效率,也让源头防控排查、疫情监测等工作更加‘耳聪目明’。”王靖说,接下来,结合疫情防控情况,他们还将充分结合居民实际需求,推出更多接地气的管控措施,为老百姓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最大限度缩短居民登记时间的举措,同样出现在环翠区鲸园街道菊花顶社区。
“有出入证的居民请拿好身份证有序到工作人员这里排队出入,没有证的居民请到社区办理再出行。”2月10日早上7点整,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姜源慧和工作人员已经在社区8个卡点就位。
连日来,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疫情,菊花顶社区启动出入证通行模式。“进出社区,需出具出入证与身份证,没有出入证的一律劝返。”姜源慧介绍,社区自2月6日开始办理出入证,至今已办理2000余张,大大缩短了居民出入时间和登记效率,实现有效管理。
接下来,持续强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社区还将结合居民必要的出行需求,将卡点向小区内移动确保主路的畅通,并采用增加相应卡点工作人员、灵活调度志愿者、启用微信扫码等多种方法,快速完成出入登记。(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文思 赵文菲 姜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