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威海基层党员群众:这座城,我们一起守护

2020-02-14 编辑: 宋倩

      高速收费站口,测量体温、登记入册,为城市把好第一“关”;搜寻、研判重点地区返回车辆、人员的信息,每天打上百个电话;手握体温枪在小区入口一守就是10个小时……疫情袭来,我市许许多多这样平凡而忙碌的身影,在前线奋战逆行。

      他们也是平凡之躯,他们也有妻儿老小,他们没有过多的防护措施,只是为了保护更多群众的生命安全,不畏风险,只为守护一方百姓的平安。

      请战,党旗在抗疫一线飘扬

      示意停车、测量体温、登记入册、车辆放行……调整到双岛收费站卡口16天来,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的崔金兵对这一系列检查流程已熟记于心。

      “老崔,今晚能行?别硬撑!”趁着车辆少,身边同事插空又一次的“碎碎念”。

      崔金兵已经55岁了,两年前心脏搭了3个支架,右腿骨折的旧伤还时不时地疼着,还有高血压“凑热闹”,可他在寒风中一站就是数个小时,冻僵的手连笔都拿不住,他却乐呵呵地说:“这个名额是我‘抢’来的,不得好好干嘛。”

      为了守护好威海市区的“南大门”和“西大门”,正月初二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决定从各大队抽调36名精干执法力量,在草庙子、双岛、北海3处收费站配合公安、卫健等部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登记相关数据。消息一出,大家争相报名,崔金兵也主动请缨:“我是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身体没问题,家里没有任何负担,我去最合适。”

      就这样,崔金兵“挤”进了这36名“战疫”勇士团中,从正月初三开始,引导车辆停车接受体温检测,对车辆进行检查、登记,这些简单的工作,他每天一丝不苟地重复着。

      又站了4个小时,下班时间到了,腿有些胀痛,崔金兵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揉了揉,转身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和同事打了个招呼:“明天7点,我准时上班!”

      和崔金兵不同,温泉镇河西村的党支部书记徐海燕每天到村口上岗,正月十五也不例外。看着家家户户窗户透出的暖光,徐海燕在村口简易房内吸溜着泡面,感觉更香了。

      河西村有8个进出路口,便利的交通却带来了诸多隐患,在疫情防控初期,徐海燕决定,只留一个防疫守卡点,他自己则当上了一号“守门员”,从过年到现在,每天把守到深夜十一点多才回家。

      村里有不少外来租户,条条大路“铁将军”把门,进出麻烦了不少,个别人就把火撒在了徐海燕的身上,“找麻烦”“瞎折腾”这样的难听话可是听到了不少。面对不理解的村民,徐海燕一边苦口婆心地解释,一边自己默默消化着怨气。有的干部替他抱不平,想要上前理论,他连忙拉住,“不怪村民,还是咱宣传没到位,咱得挨家挨户去做工作,平时巡村都带个移动小喇叭,让防疫进到村民心里。”

      伴随着疫情形势的严峻,村民们从初期的不解,转换到现在的信任,“幸亏有‘硬核’书记把门,我们现在放心得很。”

      对于疫情,要防输入,对于防疫物资,却要广收纳。自疫情发生以来,综合保税区积极发挥跨境便利化优势,积极组织开展物资进口,一批批防护服、N95口罩、护目镜“跨境而来”,这离不开党员干部们的日夜奋战。

      2月13日中午12点半,一阵急促的闹铃声叫醒了沉睡中的马梦翌,她冲了杯浓缩咖啡,咕咚咕咚灌下。连续十多天“开夜车”,这位区商务局的年轻党员身体渐渐有些吃不消。“一万五千件防护服已经从阿姆斯特丹发到国内,明天就可以拉回威海。”在工作群里,马梦翌汇报了工作最新的进展。这句轻描淡写的话语背后,饱含着跨越国际寻找和时差7小时的艰辛。

      美国、德国、法国……在疫情开始时,马梦翌立即联系曾经的合作伙伴购买防护物资,但得到的答复都是“卖空了”。抱着一丝希望,她开始连线丹麦。每天从下午四点一直沟通到晚上一两点。在打听到第7家企业时,对方答复说可以提供防护服。她说:“那一刻,我大脑都空白了,除了感谢什么都不会说。”

      在平时,来自欧洲的货物要经历重重关卡,现在综保区开启“绿色通道”,加快物流运转。马梦翌打遍了上海所有的机场航运指挥部门的电话,咨询需要开具什么证明,并协调管委当天开具委托函送达机场。眼下,马梦翌一边处理好防护服的收尾工作,一边在寻找新的资源。

      守护,为了身后的万家灯火

      2月8日元宵节傍晚,湖北襄阳交警王向军结束了一天的执勤任务,还来不及喝口水,便给儿子王傲然打电话:“今天过节,去哪里吃饭?”“一会儿去女朋友家吃汤圆,然后回单位继续值班。”远在1300公里之外的山东威海的特巡警儿子回答。

      1月26日,市公安局下达了全警动员令,尽管已经两年没回家过春节了,王傲然还是选择第一时间退掉回湖北老家的机票,留下来和同事们一起战斗。一同延迟的,还有他和相恋多年的女友的婚事……和他同为警察的女友都觉得,此时坚守才对得起他们入警时的承诺。

      按照统一部署,王傲然所在的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特警大队三中队,在中心城区进行全天候巡防管控,上报关键信息、疏散场所人流,并随时接受来自支队和市局110指挥中心的指令。“使命在肩,唯有挺身向前!”从曙光升起到暮色沉沉,王傲然和战友们每天工作长达10个小时,没有丝毫懈怠。唯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在千里之外的湖北老家,始终坚守在抗“疫”最前线的老父亲。

      父亲已年过半百,是襄阳交警的一员,每天除了执行道路巡逻任务,还要协助当地社区的封闭盘查、秩序维护等工作,因身处湖北,任务更为繁重。同在战疫前线,只有在不忙的时候,爷俩才能通话报个平安。一个在威海,一个在襄阳,继续“并肩”战斗。

      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不仅有父子“并肩”,还有“警医”伉俪。在临港区嘉和社区,一位老街坊抱怨说,大孙平日里好说话,现在却“不近人情”。

      他们说的“大孙”是民警孙李斌。

      这边刚劝回要扎堆拉呱的大爷大妈,他又火急火燎一路小跑,往辖区刚刚复工的几家企业去了,要把好安全关,一个字,急!

      怎能不急,嘉和社区是威海市最大的回迁社区,有近5000名居民,100多家五小场所和众多企业。从1月27日开始,孙李斌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搜寻、研判着重点地区返回车辆、人员的信息;配合社区干部做好社区安保、防疫宣传;督促和帮忙挨家挨户进行消毒……

      每天要打出上百个电话,随身带着密密麻麻写满人名、电话号码、车牌号等信息的笔记本,可孙李斌的心还是放不下来:“涉及疫情的信息,每一条都事关群众的安危,我们这边慢一秒,群众危险就多一分!”

      孙李斌的妻子丛祝荣是医院的一名护士长,疫情出现后立即返回工作岗位,负责医院、动车站等地的防疫检测,每天接触不下千余人。看着妻子面部被口罩勒出了深深的痕迹,大孙心里一阵疼。

      为了全力做好防疫工作,才11个月大的孩子不得已断了奶,只能让外婆带着。“都20天没有抱过我儿子了,说不难受那是假的。”孙李斌坦然地笑了笑,“但谁让咱是人民警察,我和妻子早已约定:待到春暖花开,疫情退却,我们全家再好好地吃顿饭!”

      疫情来势汹汹,为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威海公安精锐尽出,广大民警以岗位为阵地、视战疫为己任,日夜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

      2月10日凌晨3点,荣成市上庄镇蔡官屯卡点,60岁的交警大队七中队民警刘健正在为过往的机动车辆逐一核查比对,一个晚上,这个卡点大约要过100多辆车,刘健的工作要持续到早上8点。

      有着近35年警龄的他即将在今年3月份退休,原本以为会平平淡淡地值完最后一轮岗,刘健怎么也想不到,这最后的战“疫”竟令人如此难忘。自大年三十接到通知后,他就奔赴一线执行疫情防控任务,连续坚守卡点半个多月,小腿肿了一圈。只在检查压力稍轻时,他才走到一旁捶捶腰,喝口热水,从随身的药瓶里倒出两粒肠溶片,和水服下……

      “我们年轻、身体好,可以多干点,你多休息一下。”岗位上的小伙子们看他这样辛苦,又知道他有十二指肠溃疡,经常劝他不要这么“拼”。可他说:“这是我从警生涯中的最后一班岗了,现在正是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作为一名党员,这个关键时刻就要顶上,给年轻民警们打个样儿。”

      刘健说,他会坚持站好这最后一班岗,“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在退休前看到疫情击退。”

      坚守,筑牢社区第一道防线

      在经区西苑街道,“桩子书记”名声很火。为啥?

      “桩子书记”是西苑街道天弘社区的党支部书记谷祖芹,每天早上都需要先躺在床上,托人将定制的“防弹衣”穿在身上,才能够慢慢起身进行工作。“去年11月份被车撞了,脊椎骨折。”谷祖芹说,因为腰不能弯,才想了这么个办法。

      天弘社区有2个小区、2000户居民,防控形势十分严峻。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二,谷祖芹兜里装着止疼片,就奔去了社区防疫一线。

      都说伤筋动骨100天,但谷祖芹却说:“我不要紧,只有我们的工作快点再快点,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才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社区居民的健康也就多一份保障。”

      谷祖芹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哪里有问题,她就冲到哪里。每天不仅要安排部署社区的疫情联防联控工作,还要对重点摸排人员进行电话、入户随访。有时候忙完一天的工作,疼得实在受不了,就在办公桌底下放两个小凳子,再在椅子上放两个靠枕,悄悄地躺一会。身体躺下了,但她的工作却没有停止,不停地用电话指挥着。“要让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我就不能倒下!”谷祖芹理了理手里的文件,又打起了下一个电话。

      在南海新区,有一位退休的社区医生“老蔡”也“很有名”。

      “你不在家老实待着出来做什么?”2月13日,南海新区万家寨社区一位居民刚一露头,就被蔡德金“轰”了回去。

      老蔡今年已经75岁了,但却每天都活跃在抗“疫”一线。原来,自从了解到疫情后,曾是社区医生的他就坐不住了,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到社区报到,要求分配工作上岗,为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虽然年纪大了,还是希望能为抗击疫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蔡德金表示,自己跟街坊邻居熟,帮助群众做工作也有经验,一定能完成抗“疫”任务。

      获准上岗的蔡德金不仅每天坚守在社区门口,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劝说居民,提醒居民戴口罩、少出门,还捐出了1000块钱。

      在众多基层工作者中,还有一个群体也正闪耀出令人侧目的光彩。他们就是退役军人。

      “妈,我得去工作了,不能陪着你了。”1995年退役的陈国智,如今是文登区张家产镇的一名公益岗工作人员,当接到疫情防控命令时,他正守在患了胰腺癌晚期的母亲床前。却在接到命令后第一时间回到了工作岗位,冲向值守任务最重的埠口港区。

      每天早上7点到岗,首先补修5个卡口的围挡,然后到无法使用IP广播的居民小区、村庄开始一天的流动宣传,当卡点缺人就立即赶回卡点……镇政府了解到他的情况,让他回家陪伴母亲时,陈国智狠了狠心说:“现在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还没有到可以放心的时候,工作要紧,过几天再休假吧。”

      谁知这一等,陈国智就再也没有机会陪伴自己的母亲了。2月9日,陈国智的母亲离开人世,他在请假回家处理后事之前,还记着手里未完的工作,跟同事们交代:“等我回来,再跟你们一起干!”

      和陈国智一样,退役不退“阵”的还有工作在高区双岛街道的李延勇。

      有问题,找“勇哥”。“勇哥,卡点没方便面了,给送点吧!”“勇哥,我的暖宝宝没有了,你再给我几片。”“勇哥,淋浴器坏了、电热板不制热、打印机缺墨”……像这样的求助电话,李延勇每天要接无数通,他每次都是第一时间协调解决。“防疫时期一线机关干部们都很辛苦,我要当好这个‘后勤兵’,尽最大努力给他们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休息环境。”李延勇说。

      这句话真要做到可真不容易。1月26日傍晚,刚刚赶回齐河老家的李延勇,就收到了街道关于疫情防控的通知,他连夜开车返回威海。第二天没来得及休息,就投入了紧张的战“疫”之中。

      疫情防控工作刚开始,街道面临各种防护用品缺乏的困境。李延勇多方奔走协调,筹备物资,每天还要对上级支援、街道自购的防疫物资进行清点核对、卸货搬运,一天要核对两次台账,确保来之不易的物资一件不落地发到一线。“我是一名退役军人,对我来说疫情就是军情,国家有难,我必须冲锋在前。”李延勇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誓言。(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彩明 李森 曲黎悦 孙艺嘉 通讯员 曲涛 仇光尚 李太强/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