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身边的榜样·战“疫”群英谱

【援鄂手记】林静军:不用担心我,我能行的

2020-02-15 编辑: 仲鹤

2月13日晚,走出隔离区的我手机响了:打开微信一看,家里又传来了问候的消息。今天身体感觉不错,要不我还是回复一下吧。

来到湖北已经是17天了,这么些天,只和家里联系过一次,上一次“对话”,还是正月初八。不是不想和家里通话,只是真要视频了,看到我重感冒的样子,那家里人得多担心啊。

记得1月28日那天上午,作为威海第二批援湖北医疗队员的我,在出征前留下了一张照片。镜头里,我用力挥着拳头,一副踌躇满志,就是想告诉大家:此番南下,我们一定行。

一昼夜的时间,我们抵达了湖北省黄冈市。没有过多的休息,第二天,我们就马上就开始了防护培训。二级防护操作严谨又复杂,一整套下来,全身就是一身汗。但如果做不好,岂不成了战斗负担?29号那天,我们的防护操作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从下午一直持续到九点半,没有人中途离开。

经历几日的防护培训和疑似患者排查,2月5日,我来到了战场前线——黄冈大别山新院区的普通病区。虽然说起来是普通病区,但因为重症区床位紧张,只有真正危重的病人才能进入,我们的工作同样不能马虎。

查房、接诊新病人,密切观察病重患者,必要时直接转入ICU;不到两个小时,就能觉察衣服已经湿透,头上的汗珠不停的往下滴,有时怕滴到眼里,只能低头让它滴到护目镜上;不到4小时,大部分工作完成后,整个人就感觉像中了暑,头晕、呼吸困难,找到窗口想透透气也没有风,只能坐下来慢慢自己缓;直到5个多小时后,看见外面接班的战友们来了,才瞬间感觉自己又充上了电。

患者多,医生少,现实不允许我们休假,日日夜夜循环不停。自己最害怕的事情还是来了。第三次进入隔离区之前,感觉鼻子有些难受,接连打了几个喷嚏;医生的直觉告诉我,我可能已经感冒了。

经过体温检测,我并没有发烧,也就照常进入隔离区来工作。可在疫情这个大环境下,我心里是一点底也没有,一遍一遍地给自己测体温:千万不能是新冠肺炎,感染力不要紧,可不能传染给战友;要只是普通感冒,最好也赶紧痊愈,要是我撑不住请假了,战友们工作量就要增加;他们原本就很累啊。

忐忑难受了一天,回到宾馆的我鼻涕止不住地流,只觉得浑身都在疼。平时给患者开药,我们都要叮嘱他们按照服用,可此刻,即便是身为医生的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那晚,我把医院给我们配备的,自己从威海带来的,同组战友送给我的,也不管他什么治疗原则不原则,五六种药一起吃了下去,昏昏沉沉睡了过去。

好在,这场感冒只是一个插曲。第二天,吃过药后的我感觉好了一大半,没等着“叫”,我就又赶紧回到了战场;前线还有人等着我呢。

病毒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工作的医院是临时改造的,我们的任务是临时指派的,我们的态度和责任可绝不是“临时的”。十几天连轴转的高压工作,累确实是真累,但是作为医护人员,在这个时间投身抗“疫”一线,是我们的本分和责任。

对了,今天进了隔离区查房,我还收获了不少好消息。经过十多天的治疗,新入院的患者数量已经减少,也有病人陆续出院了;今天一个,14日又预约了7个,15日可能也有;也不知怎么的,我那时候就突然有了个念头:

“要不,我们拍个照吧。”叫上同组战友和刚刚从ICU转入普通区的2位老乡,我们再一次对准镜头:四个人齐刷刷地竖起了大拇指——不用担心我,我能行的!(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匙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