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依旧处于关键阶段。受疫情冲击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如何帮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成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当务之急。连日来,威海各级各部门多措并举,出硬招,出实招,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让中小微企业战“疫”有后盾。
片长来服务 网格化管理见成效
2月15日下午,经区西苑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于飞的微信传来新消息提醒,“羊角埠网格片区企业群”里,威海宇进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问:“于片长,我们有几十吨的供应原料得从浙江运回威海,请问疫情期间外地来威的送货车要办什么手续么?”

作为羊角埠片区小微企业服务组的片长,得知企业这批原材料要得急,于飞立马将问题与服务组工作人员探讨得知,山东省开通了企业复工复产应急诉求受理窗口,24小时受理、解决企业在复工复产中的原材料和设备等物资交通运输(含省际交通)、疫情防控物资供应、大宗商品物流等方面存在的困难。
第一时间,于飞在微信群对宇进电子负责人进行了回复。“相关文件和信息我发在群里了,大伙儿看看哈,有需要的企业登陆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门户网站,到网上受理窗口提交诉求。”
2月16日,宇进电子负责人给于飞发来微信告知她——企业已在运输部网站上下载了通行证,过几天原材料就能运输到位。面对企业的感谢,于飞爽快地说:“没耽误生产就行!”
疫情时期,随时了解企业困难需求成了于飞的习惯。在经区西苑街道,像于飞这样的片区网格员还有很多,街道划分了6个片区14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负责人。
为保障中小微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经区探索出企业网格化管理模式,针对全区7918家中小微企业,由各镇街负责,累计设立37个片区137个网格。
片区和网格虽小,却功能完备。每个片区配备1名专业防疫人员,每个网格安排2名机关干部担任网格员,复工审批权下放至片长,全面负责片区网格内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服务。“对有意复工的企业,由片长负责第一时间带领防疫专业人员上门指导制定防控措施,协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做到企业当天申请、当天指导、当天审批。”经区相关负责人说。
特事特办 为企业一路“开绿灯”
“工信局帮我们企业解决了大难题!”在荣成市长青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提起几天前的事,副经理宋传波心中依然激动不已。

长青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等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热电、固体燃料等可再生能源的企业,一直承担着荣成市区110余万平方米居民供暖的工业园区内多家企业的蒸汽供应任务。
“由于我市垃圾热值较低、冬季发酵时间长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掺烧大量助燃材料,方可保证居民供暖质量和工业用蒸汽。”宋传波介绍说,过去,企业一直对接江苏几家下游企业采购助燃材料。疫情发生以来,受人员和道路交通管制因素影响,企业采购困难重重。
公司的助燃材料储备严重不足,2月14日时仅仅只够五天使用,经多方打听咨询,我省寿光市文家工业园内的汇鑫塑业有限公司存有3000余吨造纸渣可作为助燃材料使用,但仍然是出于疫情防控需要,运输车辆无法进入园区装车,汇鑫塑业虽然有意合作,也无可奈何。宋传波为此一筹莫展:“助燃材料不足,炉子就无法正常工作,这直接影响到居民供暖,工业园区的企业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就在他心急如焚时,荣成市工信局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中心副主任高响获知消息后,主动与公司进行了对接:“考虑到事情紧急,供应短缺,做好企业的服务工作,我们责无旁贷。”一方面指导企业办理网上车辆运输通行证明,另一方面立即与寿光市工信局取得联系,积极协调对方帮助解决运输车辆进出工业园区的问题。
2月15日,不到一天的时间,运输车辆无法入园装车问题得以解决。宋传波说,眼下,企业的6台大货车已经出发,每天可运送将近200吨左右的助燃材料,2月18日第一批助燃材料即可到荣成。“啥也不担心了,就剩下好好干!”宋传波说。
2600余万元扶持资金助力企业发展
在临港区科技金融办,工作人员李秀艳和同事们都比往年忙碌。一线企业要加紧生产、中小微企业要发展,背后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2月14日,李秀艳刚一上班就将“2019年区级科技计划项目专项资金”的拨付申请送去区财政部门。“这笔区级资金共154万元,本计划3月份发,考虑疫情影响,决定提前发放,尽快缓解企业发展的压力。”李秀艳说。
在临港区,包括2019年获批的省中小微企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财政补助、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项目资金、省科技创新基地专项(重点实验室)、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和结转项目)等四项省级财政奖励资金共计1800余万元,已于2月10日发放到位。同时,市级科技专项资金470余万元,区级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254万元,也将在近日为企业发放,累计发放助企资金2600万余元,覆盖全区55家企业。
“各项扶持资金加起来,我们企业能获得270多万元,已到账225万元。这笔钱的快速发放,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资金压力,解了燃眉之急!”山东格美钨钼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占洋说:“有了这批项目补助,可顺利开启新车间的建设工作,扩大产能。此外,资金还将用于购买设备、科技研发等各方面。”
在第一时间发放扶持资金,助力企业加速“跑”起来的同时,临港区还实施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金融扶持政策,先后摸排全区210余家企业,为企业联系市级及辖区的金融机构,协调申请无抵押金融贷款。目前,已为有资金需求的10家企业8个项目,积极对接金融机构,已帮助赛威医疗、威信光纤2家企业获得2200万元贷款资金。
“上门”送服务 解企业“燃眉之急”
“我们3名员工入职遇到了困难,本来今天就该进厂上班,却卡在入职体检上。他们跑了好几家医院,都没有接受,需要帮帮忙!”2月17日一早,综保区党群工作部姜丽丽刚上岗,便接到了威海广濑电机有限公司负责人打来的电话。疫情期间,企业遇到问题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驻厂员姜丽丽。

复工急、用工难是不少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最大限度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姜丽丽迅速向红色共建单位海大医院求助。经多方协调,医院同意在特殊时期为3名员工体检。
2月17日中午,姜丽丽的电话再次响起,广濑电机工作人员传来好消息:“3名员工刚体检结束,等结果出来没有问题马上就能入职了。”通话中,姜丽丽对企业说:“海大医院可以派体检车进园区为企业新入职员工提供体检服务,下次有需要咱们再联系!”
在综保区,得到帮助的不止广濑电机一家,众多中小微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得到了综保区管委高效精准的服务。威海精诚特种纤维制品有限公司是综保区一家生产口罩的日资企业,为保障全市口罩供应,自复工以来企业员工加班加点生产,经常不能按时吃饭。细心的驻厂员发现问题后立即上报管委,管委迅速安排购置了110个“爱心保温盒”送到员工手上。
疫情发生以来,综保区落实各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针对疫情期间企业面临的劳资、贸易、履约等方面法律风险,聘请专业律师团队提供咨询,免费服务企业20余家次。同时强化驻厂指导,共安排58名驻厂员深入园区企业实地指导检查疫情防控情况,督促企业为员工配备防疫必备用品,加强重点场所消毒频次,目前已解决企业用工、原料、运输等各类生产经营问题30余个。(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森 王文欣 通讯员 刘兆阳/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