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Hi视频丨威海老故事《餐桌上的木头鱼(上)》

2020-02-24 编辑: 宋倩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威海老故事》,我是您的老朋友老王。春节过完了,前些日子咱威海的春节习俗,老王我一口气讲了不少,春节特别节目告一段落。从今天起咱们的《威海老故事》就正式步入正轨,每周六晚上七点,咱们在Hi威海城市客户端不见不散。

不少威海人,尤其是咱们男同志大都听说过,老辈儿的时候乳山的酒特别难“喝”。怎么个难喝法呢?这倒不是说乳山的酒口感不好,而是说从前乳山人特别能劝酒,特别能闹酒。

乳山的这个劝酒,听有些老人说从上个世纪初就开始了。过去乳山人劝酒,能一直把客人劝得趴在桌子底下。那这乳山人到底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劝酒呢?这里面有几个表面上的原因,还有个极深的秘密。那么是个什么极深的秘密呢?

原来呀,乳山靠海,百姓多为渔民,老辈的时候渔船简陋,安全系数低,渔民们每次出海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能平安回来就像拣了一条命,所以就特别高兴,一上码头就喝酒,庆祝胜利归来,同时祝愿下次出海还照样顺利,所以就你劝我我劝你的,形成了劝酒风。

当然了,老辈儿的乳山人热衷于劝酒,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沿袭了咱胶东人热情好客的特点。不过,这酒桌上推杯换盏,尤其是彼此不太熟悉的人,在酒过三巡之后,不管是东道主还是客人,祝酒词儿也都说个差不多了,那这乳山的东道主再有什么理由来劝酒呢?哎,有意思的来了,这个理由就是鱼。

乳山的酒难“喝”,乳山的鱼更是难“吃”,这在咱整个胶东怕是出了名的。鱼在乳山的民谚中有一句响当当的话,就是“无鱼不成宴”,就是说如果宴席上没有鱼的话,寒碜,请客就跟没请是一样的。而且,吃鱼讲究也很多,一桌酒席,传统上是菜到半数时鱼才能端上桌。“头朝北,肚朝客”(用威海话)。提醒一下哈,鱼虽然上桌了,但却不能随便动筷子。

为什么呢?因为吃鱼之前,酒是不能不喝的,而且一定要先喝酒后吃鱼,吃鱼劝酒有“头三,尾四,背五,肚六”的说法。意思是说,头朝向哪位客人,这位客人就要领喝三杯酒,而且祝酒词不能重复,要吉祥,让接受敬酒的客人听了祝酒词以后喝也得喝,不喝也得喝,哈哈。因此啊,常常因为一条鱼,主人得把全桌人喝趴下才心满意足,似乎客人喝不喝酒,酒喝得多与少,直接关系到对主人的尊敬程度。

整个宴席就像一首欢乐的曲子,上了盘子鱼就进入了高音区,进入了主旋律。您要说了,吃个鱼这么不容易,要喝那么多酒,那我不吃还不行吗?搁在以前当然不行,那是不给主人面子,但您可能万万也想不到这主人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之所以劝客人喝那么多酒,就是为了让客人不吃鱼。你说么,这是真的吗?恩,据说是真滴。据说在乳山老辈的宴席上,很多时候,很多人连鱼还没看见,就被喝跑了或者喝趴下了。所以在乳山就流传出这样一个经典故事,说有的人坐了一辈子酒席,可从没吃过酒席上的鱼。

有的人好说了,咱威海人靠海,什么鱼没吃过,没见过?这主人还至于这么宝贝一条鱼嘛?哎,话可别这么说,以前交通不发达,能吃到新鲜鱼的也就方圆几十里靠海的地儿。而且我说的这种鱼您别说没吃过,十有八九您也没见过,今天咱先卖个关子,欢迎关注“Hi 威海城市客户端”,《威海老故事》咱们下回接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