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记者从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由市文旅局和市图书馆、市技术监督信息研究所联合起草的《威海市城市书房建设规范》《威海市城市书房服务规范》两项地方标准已于日前正式发布。标准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城市书房的规范化建设及管理服务工作,以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引领城市内涵提升,满足群众就近阅读、便捷阅读、个性阅读的需求,提高城市书房规范化服务水平,打造“城市十五分钟阅读圈”。
建设规范:面积至少150平、配书5000册以上
《威海市城市书房建设规范》规定了威海城市书房建设的基本内容、选址、面积、总体要求、设施设备等内容。
根据要求,城市书房的设置布局应遵循普遍均等、就近服务的原则,地址应位于一楼临街、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符合安全和卫生环保标准的区域。市政配套设施条件良好,附近有公共卫生间。城市书房与其他文化设施合建时,必须满足其使用功能和环境要求,并自成一区,单独设置出入口。
城市书房的总建筑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配备图书5000册以上,并结合实际配备相应数量阅览座席。
城市书房装修风格应温馨、舒适、明快、简洁;应结合所在社区的人文色彩与生活风格,营造家居式、舒适的阅读环境;应采用统一形象标识,以“城市书房xx分馆”的指定字体作为正面招牌,并使用统一设计的LOGO;少儿阅读区尽量与成人阅读区分开,有条件的可设立视障借阅区。
安全设置方面,城市书房必须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无障碍设计,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二级;在入口、自助借阅机等部位设置人脸识别、视频监控、旅访客系统、一键报警装置等安全装置,并接入公安机关;设计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疏散路线等。
城市书房还应设置自助借阅设备、监控设备的网络信息点(接入带宽不低于10M)和无线网络系统;设有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机实现读者自助服务,且与自助图书馆平台系统对接等。
服务规范:每周开放至少84小时,每月读者活动至少2次
《威海市城市书房服务规范》规定了威海城市书房的服务资源、服务提供、服务管理、社会参与、服务保障、社会监督与反馈等内容。
根据规定,城市书房首期配送除哲学、政治、军事、经济、文学、艺术、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各类经典作品、生活用书、近期畅销书、少儿读物外,还应依据该书房所在服务区域内居民生活、休闲阅读习惯,适当增加符合该区域个性需求的图书种类。
后期配送图书应在分析读者借阅数据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图书分配策略,保证读者需求与馆藏结构的动态适配,从而形成书房的阅读特色及固定读者群。
城市书房实行全年无休开放制,每周开放时间不得少于84小时,鼓励延长开放时间。此外,城市书房应当充分利用阅读空间,开展诸如读书沙龙、亲子阅读、绘画书法等读者活动,每个城市书房每月组织读者活动不少于2次。
各区市城市书房图书目录可登录威海市图书馆网站查询。各区市图书馆应通过其网站、微信端等方式向社会公告城市书房的地址、开放时间、联系方式等信息。
我市鼓励机构、个人合作共建或独立兴办城市书房。同时,城市书房应建立长期有效的志愿者服务机制,吸引更多的公益机构和社会人员加入维护书房正常运行的志愿者队伍。
城市书房还应设立读者意见箱(簿),公开监督或投诉电话,每年至少应召开一次读者座谈会,对读者意见或投诉应在5个工作日内回复并处置。
我市每年将对城市书房至少进行一次读者需求和服务满意度调查,对其服务绩效等指标进行考核,鼓励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城市书房管理运行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建立城市书房的退出机制。
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城市书房建设还将与城市信用体系相结合,引导读者文明阅读。
另据了解,由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制定的《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规范》《公共文化(群众艺术)馆服务规范》《公共博物馆服务规范》《公共美术馆服务规范》4项省级标准目前已经省文旅厅审核通过,将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公布。我市推动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工作,将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沈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