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长,进了今年年初的话题榜,成了全国人民纷纷点赞的一个群体。在经区西苑街道,楼长们扎根小区网格,帮居民解决烦难事,与居民拉近了心,结下了情,成了他们的“贴心人”。特别是疫情联防联控期间,楼长们冲锋在前、坚守一线的身影,让万千居民为之感动。
2月24日晚7时20分,西苑街道蒿泊汇成社区楼长徐明涛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这名远嫁外地的女士连声道谢,感谢过去一个多月以来,徐明涛对她父母的照顾。“两位老人年纪大了,身体常年有病,子女又不在身边,我们时常要上门看看。”徐明涛说,疫情发生后,小区实行封闭管理,为保障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日常生活,蒿泊汇成社区安排社区工作人员和楼长每天给他们送饭、送药、送菜,这两名空巢老人是社区重点照顾的283户家庭之一。如今,楼梯间熟悉的脚步声和按时响起的敲门声,也成了老人们每天的期待。
今年54岁的徐明涛干了10多年楼长,是西苑街道蒿泊汇成社区100多户居民的“大管家”。平日里,居民们有了什么事,第一个都会找到她。哪怕把家里的事撂了,她也会第一时间跑前跑后帮忙协调解决。“只要居民有需要,什么时候叫,什么时候到。”徐明涛说,楼长该有这个觉悟。
居民们认为,“楼长的出名,是干出来的”。去年6月初,社区沿街一家饺子店开工,工人们挖沟埋管拉电缆,电缆拉好了,沟没填平,碎砖头破石块堆了一地。徐明涛找到饺子店老板,协调他们解决。“我上夜班,白天在楼上睡觉,被吵醒了。”富安花园小区居民李维强笑道,“我趴在窗上看,徐明涛据理力争,摆事实,讲道理,对方最终妥协,当天便平了沟。”不几天,这条“开膛路”便抹上了水泥,铺上了砖。道路平了,居民出行又方便了。但由于施工不太专业,铺的地砖几天后就活动了,这也成了徐明涛的一个小遗憾。她经常念叨着:如果看见哪里有施工的,向他们要点水泥,重新抹一抹、修一修。
什么是好楼长?居民心中有杆秤:“心里想的都是小区的事,心里装的都是小区的居民。”居民们还给社区的好楼长画了一组群像:弯腰捡起被风刮得乱飞的泡沫、塑料袋,遗落的垃圾,带头维护小区公共环境卫生;借来锯子和斧子,领着爱人一起修理挡路的乱树枝;带头除污、清淤,帮居民解决污水管道堵塞、楼顶漏雨等问题,排除小区安全隐患;挨家挨户宣传防疫知识,发放通行卡、口罩和蔬菜;给困难群体送药送菜送饭……
“谁住几号楼几单元几零几,家里有几口人,大人在哪里上班,孩子在哪上学或上班,老家是哪里的,过年去了哪里……”一个单元12户,整个小区5700户人家,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蒿泊汇成社区40名楼长靠着地熟、人熟、情况熟的优势,摸得清清楚楚。
这次疫情是场大考。居民们夸赞社区的疫情防控战打得有章有法,楼长们在微信群里感谢居民配合社区工作,社区党总支书记江淑芬表扬工作人员、楼长们在前期工作中打下了坚实基础。
昨晚9点多,给居民送完口罩,徐明涛回到家,看到居民在社区微信群里发长文,给她和楼长们点赞,心疼他们“鞋湿透了,身上冻透了,跺跺脚接着站岗;嘴干了,嗓子哑了,含片金嗓子接着笑脸解释;腰疼了,腿肿了,贴几片暖宝宝接着干……”徐明涛回复,“这都是我该做的。要说我干得好,不如说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居民们彻底敝开了心,掏出了心里话,“搁在以前,不少人对楼长的工作不以为然。楼长嘛,就该干这些事,这是职责所在。再说也没什么大事,家长里短的,鸡毛蒜皮的,生活就这样。”现如今,居民们主动熬姜汤、银耳粥,送给一线执勤的楼长和志愿者们,还给出了高度评价:“蒿泊汇成社区40名楼长,当得起好楼长这个称号。”


居民们认为,“楼长的出名,是干出来的”。去年6月初,社区沿街一家饺子店开工,工人们挖沟埋管拉电缆,电缆拉好了,沟没填平,碎砖头破石块堆了一地。徐明涛找到饺子店老板,协调他们解决。“我上夜班,白天在楼上睡觉,被吵醒了。”富安花园小区居民李维强笑道,“我趴在窗上看,徐明涛据理力争,摆事实,讲道理,对方最终妥协,当天便平了沟。”不几天,这条“开膛路”便抹上了水泥,铺上了砖。道路平了,居民出行又方便了。但由于施工不太专业,铺的地砖几天后就活动了,这也成了徐明涛的一个小遗憾。她经常念叨着:如果看见哪里有施工的,向他们要点水泥,重新抹一抹、修一修。

“谁住几号楼几单元几零几,家里有几口人,大人在哪里上班,孩子在哪上学或上班,老家是哪里的,过年去了哪里……”一个单元12户,整个小区5700户人家,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蒿泊汇成社区40名楼长靠着地熟、人熟、情况熟的优势,摸得清清楚楚。

昨晚9点多,给居民送完口罩,徐明涛回到家,看到居民在社区微信群里发长文,给她和楼长们点赞,心疼他们“鞋湿透了,身上冻透了,跺跺脚接着站岗;嘴干了,嗓子哑了,含片金嗓子接着笑脸解释;腰疼了,腿肿了,贴几片暖宝宝接着干……”徐明涛回复,“这都是我该做的。要说我干得好,不如说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来源:威海经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