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身边的榜样·战“疫”群英谱

【援鄂手记】谢添:“战斗在这里的我无所畏惧”

2020-03-02 编辑: 宋倩

为什么要冒着危险,来到千里之外的武汉支援?对于威海口腔医院内科护士长谢添来说,答案很简单,又很深刻——“我们相聚在这里,是因为喜爱、擅长和无所畏惧”。

受访者供图

2月28日,完成咽拭子采集,正打算走出方舱医院的我,偶然间看到了墙上挂起的标语——“我们相聚在这里,是因为喜爱、擅长和无所畏惧”,不知怎的,我特别喜欢这句话,默念了几遍,把它记在了心里。

从坐上援助飞机的那天起,时间便过得飞快,一转眼已是半个月了。从最初的激动到如今的平静,仔细想想,除去每天穿脱防护服,这里和平时好像没有什么区别:同样有一群可敬的同事聚在我身旁,同样有一群可爱的病人期盼着我们的帮助。

我忘不了第一次进舱的紧张、疲惫和窘迫。2月14日那天,我“光荣”进舱做起了院感防控,负责帮助和监督舱内工作人员脱掉最重要的防护服,这是他们离开房方舱前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可当身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的我来到了污染区脱衣间,却被告知:由于人员紧缺,当晚两个人的工作要我一个人干。

大夫、护士、警力、保洁……当晚所有离开方舱医院的人员,都需要在我这里洗过六次手、仔细脱下所有防护装备再消毒离开;他们使用过的污染了的防护装备,也需要我统一“打包”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这里的工作环境不是那么“舒适”。病房大小的污染区脱衣间不宽敞也不通风,很快我的护目镜上就全是水雾,能分辨的只有模糊的影子,视力下降,动作也变慢,心里也越来越着急。平时的我自认为体力还不错,可6个小时下来,我已累得连站都站不起来,换完衣服才发现,防护服里的秋衣秋裤都是湿的。

可是,既然队友们都在,我又有什么理由放弃呢。回到宾馆,我躺在床上,对着天花板暗暗告诉自己:明天,我要表现得更好。

经历了四天的精疲力竭,17日,我的工作从院感防控调整成咽拭子采集,也真正有了接触患者的机会。

从进舱到出舱,患者只有在采集咽拭子时会将口罩摘下。采集过程又会让部分患者产生干呕、咳嗽;工作区域大了,危险系数也增加了不少。

可是,队友需要我,患者需要我, 虽然工作很危险,我却收获了开心和喜悦。

“阿姨,您还记得我吗?您姓谢,我也姓谢,我们还是本家呢。”这周一,遇到了60多岁的谢阿姨,我赶紧迎了上去。阿姨第一次咽拭子就是我采集的,检测结果是阴性,这次如果还是阴性,就能出院了。

“记得,记得。”阿姨连声答应,脸上带着笑容。谢阿姨和我说,疫情结束以后,她和她的“闺蜜们”一定会来威海玩,好好看看大海;我当她们的向导,陪着她们尽情放松,尽兴游玩。

方舱医院里,这样的情景每天都会出现,许多人向我竖起大拇指,道一声感谢。9岁的小姑娘虽然腼腆,可采集时总会很懂事地点点头;负责任的大哥则会忍着恶心,主动要我采集得深一点,测试得准一些;虽然每个人接触的时间只有一两分钟,但这一两分钟里有汗水、有劳累,更有欣慰和感动。

欣慰的事情还不止这些。昨晚和家人视频,一岁半的女儿长大了不少,开始主动找我说话了;如果能回家,我要做的第一件事一定是好好抱抱她。不过现在,我还是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先去完成我该做的事情。

医护工作是我的专业,冲在一线是我的职责,身边还有那么多可敬可爱的他们,所以,战斗在这里的我无所畏惧。(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匙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