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他们用奔走的脚步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

2020-03-03 编辑: 宋倩

      三月,漫步在威海的村街小镇,与怡人美景相伴的是他们忙碌的身影:疫情当前心系35公里外125户亲戚的第一书记刘雪峰;化身果蔬大棚“卖货郎”的基层干部孙明辉;帮着村民春耕备产协调种子化肥的村书记周先茂;坚守农田水利项目一线的建设者李海波……他们是千万活跃在基层一线为民服务的践行者代表,用实际行动来印证为民初心——“为父老乡亲奔走的步子不能停”。

      ■第一书记刘雪峰

      “小梁家村有我125户亲戚”

      2月29日一大早,荣成市商务局派驻荣成市埠柳镇小梁家村第一书记刘雪峰就赶到村委。简单收拾后,刘雪峰戴上帽子,裹紧外套到村口卡点值守去了:“疫情防控不能松劲儿,我得盯着出入人员登记,随时宣传防疫知识。”

      大年三十那天,刘雪峰匆匆辞别家人,赶往小梁家村,开展防疫工作,并开始打理节前新建面食加工坊的各种事情。对他来说,35公里外的小梁家村是他的另一个家,125户村民是他放心不下的亲戚。

      小梁家村是省定贫困村,有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集体收入少。村委的水泥地、顶棚全是大窟窿,党员活动室里的桌椅还是上世纪90年代小学生们用剩下的……这让干过4年基层工作的刘雪峰,刚来时有些发愁。

      刘雪峰深知,要想摆脱贫困村的“帽子”,还得想个“生钱”的法子。凭借着商务部门的资源优势,刘雪峰找到了从事电商的好友林红靓,得知荣成的大馒头在外名声很响。带着这条线索,刘雪峰跑遍了荣成的超市、油饼作坊、面食厂看销售情况:“我想在村里开个面食加工坊,但必须得保证能赚钱。”

      说干就干,刘雪峰找到村内一处荒废的旧仓库当场地,又多方协调10万元资金,赶在春节前装修好了。

      防疫期间,刘雪峰也没闲着,先是跑了工商部门,办好了工商执照,又预约好时间带着加工坊的8位工人办理健康证。2月27日,刘雪峰还带着设备厂商到加工坊测量好了油饼机、醒面机、蒸箱等设备体积,加工坊3月底就可以开业。

      开业后,8位村民每天只需上半天班,每月就有2000元的收入,随着加工坊效益提升,还会有更多的村民加入进来。“靠着加工坊,我们村预计每年能增收5至6万元。今年,我还想扩建爱心食堂,让全村75岁以上的老人都能吃到免费午餐。”提到今年的打算,刘雪峰心里挂念的全是这帮亲戚。

      ■商务局干部孙明辉

      变身“卖货郎” 开辟新销路

      “孙主任,我们上午去看了牡蛎,小批量采购了一点,试卖一下看看。”

      “好的,非常感谢!后续保持联系哈!”2月29日,正在商超配货现场工作的文登区商务局贸易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孙明辉得知,自己前天帮一家牡蛎养殖户联系的“销路”有了结果时,着实高兴坏了。

      孙明辉说,27日晚上得到牡蛎滞销信息后,马上就联系了家家悦、大润发和利群三家商超采购部门,现在算是了了一桩心事。

     

 孙明辉(右一)正在商超检查生活必需品供需情况。

      其实,这已经不是孙明辉第一次帮着“卖货”了。在文登区商务局工作的孙明辉,是如何成为“卖货郎”的呢?

      事情还要从2月初说起。当时正在商超检查生活必需品供需情况的孙明辉,突然接到一个“求助”电话,内容很简单:受疫情防控影响,菜农积压了大量蘑菇,想问问他有没有“门路”帮着卖一卖。

      虽然平日常和商超打交道,但突然面临这样的事情,孙明辉仍有些摸不着头绪:“商超属连锁经营模式,水果和蔬菜采购各有分工,需要找到对应部门才行。”

      靠着一个个电话、一条条信息,孙明辉如愿“要”到了各商超采购部门负责人的联系方式。

      即便有了信息,“操惯了心”的孙明辉生怕哪个环节出错,一咬牙就决心自己做个“卖货郎”。

      “俺这儿从大年初三开始,就没有批发商来收货了,蘑菇卖不出去,损失太大啦。”看着大棚里因滞销而堆积成山的蘑菇,泽头镇吴官屯村菜农吴同君一度愁得睡不着觉。

      “别慌,我想办法联系一下采购商,看能不能帮帮忙。”群众的事无小事。孙明辉立即拨通了第一个电话:“您好!我是文登商务局的孙明辉,我们这边有一些受疫情影响积压的蘑菇,能不能麻烦您想法帮助消化消化?事关民生,请尽力帮帮忙!”

      孙明辉没想到,在打通电话的第三天,利群集团就派专人上门收购了2400斤滞销蘑菇,这可乐坏了吴同君等菜农。

      自此以后,孙明辉“卖货郎”的生意越做越大:合作社、种植户、扶贫村等电话一个接一个,寻求帮忙销售积压的西红柿、蘑菇、黄瓜、白菜等品种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

      连续的高强度沟通,让孙明辉的声音沙哑了不少。他说:“多亏各大商超帮忙,各类蔬菜水果已经‘消化’20多吨了。现在复工了,销售渠道也通了,我这个‘卖货郎’也可以‘下岗’了!”

      ■村支部书记周先茂

      “订种热线”被“打爆”

      最近,临港区黄岚办事处汶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先茂的“业务清单”里多了项新营生——买种子。

      小米种、花生种、芸豆种、白菜种、地瓜苗……只要跟村民春播耕种靠边的,全是周先茂的服务范畴。

      按理说,每年采购春播良种是村民的心头大事,不到周边种子站转上几圈,绝不轻易入手。疫情防控期间,村内防疫工作已经够周先茂忙活好一阵,购买种子这事儿,村民咋放手委托给了他?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村民进出不便,采买种子这事只能由我代买。”周先茂说,加上他每年负责村内合作社的购种事宜,村民对他格外信任。

  

    

汶口村村民进行翻土作业备春耕。

      就这样,周先茂的手机也顺势成了“订种热线”:前脚刚记录下小米种的订购信息,后脚又来了购买地瓜苗、芸豆种的“订单”。

      电话虽被“打爆”,周先茂却乐在其中:“帮着老百姓统一联系卖家购买种子,质量更有保障,今年收成肯定差不了。”

      种子好不好直接关系着一季的收成。自打接手买种子这个活之后,周先茂一边做好村内疫情防控工作,一边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多方联系良种卖家,最“硬核”的采购电话还直接打到了研究所。

      “研究所培育的几款新品种,既能提升质量、产量,还能增加村民的收入。”周先茂笑着说,特别是小米种,是今年“订单”需求最旺的产品。“由我穿插着代买些新品,对老百姓来说也是个保证,试种胆量也就更大了。”

      “吉林双谷7号和山西张杂谷,这两个小米种就是特地从研究所订的新品。”周先茂说,新品试种成功后,初步估算每亩收入也将增加3000元。

      正盘算着新品的效益时,周先茂的手机响了起来:“放在村口检测点,我一会过去取。”挂了电话,揣上采买清单,他兴匆匆地往村口跑去。

      “种子在手,心里不慌。按照目前气候及进度推进,生产一点不耽误,还能赶上个丰收年呢。”看着成箱堆放的种子,周先茂充满期待。

      ■乡镇干部李海波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让百姓受益

      垄这头,寸寸阳光洒下,野菜泛绿;垄那头,挖掘机、土方车运转不歇,几处大口井已打好。

      “能不能再快点,争取这几天把平塘清淤工作做完?”文登区侯家镇侯家村西南,侯家镇人大主席李海波和项目施工方负责人边走边聊。自从千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工以来,甭管哪块工地,总能见到这个熟悉的身影。

      李海波成为千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负责人,实地勘察、图纸设计……一项项任务不断摆到他牵头的项目专班面前。

 

 侯家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加速推进。

      怎么确定规划合理?第一次专班调度会结束,李海波带头走到田间,和项目规划方一起讨论:“1500亩高标准农田,要确保全部配有灌溉设施,让老百姓有水浇地、方便浇地。”

      平塘蓄水量少,那就清淤;水源地距田地较远,就就近新建大口井;输水能力差,就加大输水PE管道铺设力度……坚持问题导向,一幅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亩的“蓝图”渐渐成型,项目审批手续也全部完成。

      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打乱了原本有条不紊的项目建设进度。原定的正月初七复工,被推迟了两个星期;为减少人群聚集带来的传播风险,施工人员也要进行相应压缩。

      众人拾柴火焰高。李海波和专班成员一商量,很快有了新点子:“趁工程还没到吃紧的时候,先以设备施工为主,安排挖掘、土方运输人员复工,抓紧做好池塘清淤,尽可能给春季农业生产提供方便。”

      这不,眼下的侯家村、下郭家村,十几辆挖掘机、土方车正开足马力,进行平塘、沟渠等处的排查、清理。李海波也成了个“急性子”,到施工现场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在把好“防疫关”的同时项目进度快一点、再快一点……

      “看到项目有进展,我心里也踏实。”李海波说,“到5月,花生、玉米都要种下,得快点把被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让老百姓尽快受益!”(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文思 蔡君君 曲黎悦 初佳伦/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