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不放松,项目生产抢复工。连日来,临港区与计划赛跑,同时间竞争,抓紧推动企业复产复工。目前,临港区26家冲击新目标企业已全面复工复产,全力以赴争创一季度“开门红”。
添料、反应、结晶、淋料……走进金威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车间内,巨大的反应釜高效运转,工作人员正在向机器内投放化工原料,整个车间节奏一如既往的紧凑。
“员工复工率在90%以上,7个车间有序运行,已基本实现满负荷生产。”公司总经理王继经说,目前,企业订单大多是国际长期订单,虽然工期紧张,但按时完成订单任务基本没问题。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近日来,车间三班倒加紧生产,今年一季度预计实现营销收入近1亿元。
同样加速生产的还有威达集团。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企业已经走上了冲刺新目标的“捷径”。
3月3日,窗外的风依然寒冷,威达集团九车间的忙碌却给这里带来了“热烈”的气息;数十名戴着口罩的工人正埋头于各项制造工序,来往各类制造机械之间,复工近1个月来,这里已经开足马力,进入“全状态”。
“这些自动化生产线,每天能够生产两万多只钻夹头,为史丹利百得、博世、TTI等世界500强企业提供配套产品。”机器的隆隆声里,威达集团生产运营经理刘敬忠的声音又高了几分,“自动化的设备将产品粗加工与精加工合而为一,不仅节约了人手,生产效率也提高了1倍以上。”
就在一条路之隔的六车间内,身着一袭“红衣”的机械臂也在它们的“工位”上手舞足蹈。这一名名“机械师”已成为威达集团智能化改造的全新尝试。机器人加工单元的研制,极大加快企业小批量、多频次订单的生产速度和高档产品的制造精度。眼下,威达集团本部车间21个机器人加工单元的改造计划已经完成近50%,预计年底将全部改造完成。
企业复工早、技术水平高、生产效率快,让威达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2月以来,公司产品供不应求,订单量不降反增。“疫情期间,我们的订单量同比偏多,其中由其他供应商转单比例超过10%。”威达集团副董事长杨桂军说。
企业复工复产的过程中,少不了政府部门的扶持。为加速企业转型升级,临港区实行“一报到、三须知、四管控”的疫情防控体系,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安排224名驻厂员深入一线了解发展难点痛点,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实现企业少跑路,早复产、快复产,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
“目前,威达集团、中玻镀膜、金泓集团、金威化学、高赛金属5家骨干企业已列入市级冲击新目标入库企业。”临港区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方案的稳步落实,区内将引导企业实施搬迁升级、扩产提能、资本借力、智能化改造等举措,培育壮大更多骨干企业,形成梯次发展格局。(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匙亮 通讯员 王俊岭/文 临港区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