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张海波现场办公推动医疗防护物资生产企业提能扩产

2020-03-08 编辑: 宋倩

      威海新闻网讯 3月7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海波到医疗防护物资生产企业现场办公,面对面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扩大产能与新上产能并重,点对点靠前服务,积极支持医疗防护物资生产企业提能扩产,推动建设公共卫生应急物资生产储备基地,进一步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副市长张伟参加活动。

      张海波先后来到一文实业、信诺威电子、恒瑞新材、环硕生物科技、海纳百川制药和鸿宇无纺布等防护物资生产企业,详细了解产品生产资质、原材料储备、生产设备购置等情况,询问企业生产经营还存在哪些困难,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张海波说,疫情防控期间,我市一批企业围绕保障防护物资供应,主动转产提能,配置防控物资生产线。威高、迪尚等骨干企业围绕支援疫区、防控疫情,携手合作建设防护服联合生产基地,紧急转产医疗防护物资,“歇人不歇机器”满负荷生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积极贡献。当前,不少企业都有扩产转产的意愿,市场监管、工信、金融等部门要主动到企业一线研究解决问题,针对生产资质审批、原材料供应、资金保障等企业实际需求,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帮助企业扩能达产。特别是对资金链紧张的中小企业,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地出政策,要深下去认真解剖几个“麻雀”,找准症结,提高科技支行、“信财银保”融资服务平台等融资方式的实效性。在实地查看体验了企业研发生产的红外线测温仪、测温消毒一体式防护通道等产品后,张海波说,出于疫情防控需要,体温检测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但设备在低温条件下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一直是一个困扰,希望企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主动攻克技术难题,精心改进产品细节,提高防控检测设备的精细度和便捷性。

      云龙防护服应急保障基地项目是省里确定的补短板强弱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项目之一,达产后可年产防护复合面料500万米,重复用手术衣、医用防护服、特种防护服、医用一次性手术衣等200万件。张海波来到项目施工现场,了解建设进展情况,他说,云龙与威高、迪尚等企业都是我市应急物资生产储备基地建设的参与主体,各级各部门要以战时状态来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主动帮助企业协调各方资源,推进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张海波与企业负责人就项目发展前景深入交流探讨,希望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既要立足保障当前疫情防控需求,又要着眼拓展高端防护服市场,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努力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和引领者。要主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突破关键性技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占领产业发展新高地。

      张海波强调,加强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供应,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这次疫情防控,口罩、防护服、医用设备等物资频频告急,反映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还存在短板,需要抓当前与利长远结合起来,抓战时应急与抓平时储备结合起来,确保应急物资保障有序有力。要坚持扩大产能与新上产能并重,对现有防护物资生产企业,要点对点靠前服务,全力保障原材物料供应,尽最大努力满足生产所需;对转型转产企业,要主动帮助企业争取生产资质,支持培育新的增长点,不断壮大新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要坚持平战结合,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救急的原则,加快建设公共卫生应急物资生产储备基地,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切实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孙世超/文 朱春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