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是记者连续作战、一线采访的第40天。
这40天里,我们去过医院、卫生所、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过隔离点、机场、火车站,到过工地、企业、菜市场,采访过医护人员、一线机关干部、卡口交警和志愿者、隔离点服务工作者,见证了胸科医院扩建工程15天“平地起”的“威海速度”,目睹了24小时之内防护物资生产线从无到有的众志成城……
然而,在我们看得到的新闻报道背后,还有许许多多我们没有来得及呈现的无畏身影和暖心瞬间。这些瞬间尽管只有几秒钟,一闪而过,甚至来不及记下他们的名字。但这些勇敢逆行、冲锋在前的普通身影,却如微光汇聚,让我们坚定希望、憧憬未来——坚信终有一天,人人可以摘下口罩,走出家门,相视一笑,迎着春暖艳阳,道一声:“你好,谢谢!”
瞬间一 “有问题尽管来找我”
2月的一天,威高初村工业园。
在一间空置的净化车间里,来自威高集团、迪尚集团的两家企业负责人在现场办公,商量组建防护物资生产线的事儿。大家都是第一次见面,却议论风生,互加微信,互留电话,大门怎么进、设备怎么装、员工怎么招……事无巨细。
正当大家讨论热烈的时候,一个声音从人群里传来:“员工吃住我来管,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尽管找我!”与此同时,各区市及其他相关企业都在为这条生产线积极出设备、出人、出力。当天下午还是空荡荡的厂房,24小时候之后,便已开始歇人不歇机器地满负荷运转。
这种关键时刻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的企业大爱和担当,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个体都能拥有无穷力量。
瞬间二 “特殊时期,物资可不能浪费”
2月初,记者采访行至一高速公路卡口处,一名交警正在执勤。
与众不同的是,他戴了一蓝、一白两层口罩,口罩型号不同、形状不同,“叠戴”的方式格外显眼。
驶近,他伸手拦下了我们的车,礼貌一笑:“同志,看下证件,下车登记、测个体温吧!”
记者趁机问他:“为啥戴俩口罩?”
他不好意思地又一笑:“现在特殊时期,防控物资来之不易,不能浪费了,就把昨天的戴外面,新换的戴里面,既多一层防护,也不浪费。”
那是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期,他逆行一线坚守在疫情防控岗位上,心里却想着一座城的人。
瞬间三 “没人坐,那我坐会儿”
在文登某处集中隔离点,我刚结束采访,等待坐车返回。
一名全身穿着防护服的姑娘从里面出来,大大的防护服,把她小小的身躯裹了个严严实实。在一个空椅子面前,她停住了。
“这个有人坐吗?”她问。
“……没有。”我一愣,回答。
接着,她“哎——”了一声,重重地坐下:“没人坐,那我坐会儿。”
她明显很累了,还先想着别人。那一刻,我的眼睛模糊了。
瞬间四 “慢走啊,晚上见!”
每天上班早出晚归,跟小区卡口的防控志愿者混了个脸熟。
我给他递证明卡,他给我划上勾,这是我俩每天固定的交集。
一次,他还佯装嗔怒:“你怎么回事,要天天出门?”我没回答,相视一笑。
2月底,在小区卡口,证明卡换成了手机扫码。这是城市疫情防控最新的高效手段,我们也多次报道过。
第一次出门扫码时,这名志愿者一一耐心地教过往居民如何使用,不厌其烦地给大家解疑:“这不是为了麻烦大伙儿,是为了让大家更方便进出,更容易掌握行动轨迹,方便问题排查。”
轮到我时,我装作第一次了解,频频点头,表示特别理解。等我前脚刚出了门,身后传来一个声音:“慢走啊,晚上见!”
那天早上很冷,我戴着厚厚的帽子捂着耳朵,这声音却直击内心。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基层网格化管理是特别有效的防控手段,工作人员们门把得严、人看得紧,居民都理解。这种陌生人之间的互相理解与包容,让我们的城市和社区更加团结有力。
每天,我们的城市都在上演着无数个这样的小故事、小瞬间。这些默默无闻的普通工作者,就像一颗颗螺丝钉,平凡却不简单,紧紧地钉在社区的各个岗位上,用一点一滴的小举动,书写着城市精神和抗疫大爱;是他们的一丝不苟,让我们的城市防控机制精准咬合、严丝合缝,牢牢筑起防护百姓安全的“铜墙铁壁”。
采访手记|致敬!每一位捍卫美好生活的人
过去的40天,是疫情防控非常关键的时期。大年初三接到工作任务走出家门的那一刻,我内心的确是忐忑的,然而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和延展,我逐渐从放心、安心变得很有信心。
全市从上到下有一整套科学而强大的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保障运行机制,时刻在为这座城市悉心护航。大到疫情防控、救治隔离、经济发展,小到百姓蔬菜水果怎么买,防疫物资够不够用,心理是否焦虑,复工企业员工吃住是否安全……方方面面都有人在关心关注,摸底调研、听民意、顺民心,科学施策,精准解困,保障城市每一道环节都健康平稳运行。
越是关键的时候,越是有一批有大爱的企业家、社区工作者和各行各业人士冲得上、顶得住。他们藏起舍小家的万般不舍,展现出为大家的义不容辞。他们身处风险高、最艰苦的防控一线,却仍以他人为先,为他人着想。他们顶着料峭春寒,持续坚守岗位,心里想的却是群众方便不方便、理解不理解。
这40天,是春节后威海最冷的时候。采访期间,手脚常常是冰凉的。但我们的内心却一直被各环节普通劳动者的感人举动温暖和鼓舞着。我们或许无法百分百记录这座城市正在发生着的战“疫”故事,但我们经历过的感动和感受到的美好,却永远定格在心灵深处,推动着我们继续向前。
心暖了,脚步就有力量。在此,向每一位捍卫美好生活的人,致敬!(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孙世超/文 朱春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