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区

市级重点项目国际经贸交流中心复工防疫“两不误”

2020-03-10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城市客户端
  国际经贸交流中心是2020年市级重点项目,已于2月6日正式复工,并通过定制化包车服务接回省外员工28车、574人,返岗率达64.7%,剩余14车、328人预计3月15日前全部接回,基本实现全员返岗、全面复工。面对项目复工后人员密度大(总员工930人)、外省员工多(省外占比达96%)等新形势、新情况,在坚持落实前期“员工筛查、分批返岗、复工防疫、联防联控”四项机制基础上,从加强员工管控入手,严格实施网格化、精准化、封闭化科学防控,全力确保项目复工防疫安全。

  推行“小组制”模式
  实行员工网格化分块管理
  依托定制化包车接返服务,将每辆客车接回员工构成一个小组,提前设置员工宿舍260间,按照4人/间标准对各小组宿舍区隔断划分,员工来威后先统一安排至海大医院进行健康检测,无异常后组织返回宿舍,集中居住在本小组规定区域;员工作业时,对施工区域、单元进行相应划分,由各小组点对点分包负责。通过实行“小组制”模式,原先相对复杂的602名员工群体划分成32个小组进行网格化分块管理,同一小组人员集中接回、集中生活、集中作业,不同小组之间避免接触、减少交叉、相对独立,最大限度降低了疫情传播风险。

  推行员工“三色卡”
  加强不同风险人员识别管理
  在实行“小组制”模式基础上,为加强不同地区返岗人员识别管理,对原先员工工作牌进行调整优化,推出“红橙绿”三色员工卡,除标注员工姓名、联系方式、来源地等基本信息外,用颜色标识出不同人员风险等级,其中,威海本市员工卡底色为绿色,代表最低风险,山东省内员工为橙色,省外员工为红色,目前共发放“三色卡”574张,要求所有员工返岗后要求必须随身佩戴,各小组集中生活、作业时,通过“三色卡”便可互相区分,同时也便于管理人员加强识别监督,真正把员工分区分组管控落到实处。

  推行“1+1+1”管控方式
  严格封闭控制人员流动
  对整个项目工地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要求所有员工返岗后原则上不准离开,即使威海本地员工也要全部留宿。将食堂、宿舍等围挡封闭成生活区,员工所有生活活动都在一个区域进行,将人居中心等施工场所封闭成3个作业区,员工上下班两点一线,两头管控,防止乱跑。每个封闭区卡口均设置消毒通道,实行“1+1+1”管控方式,由1名管理人员、1名工人代表、1名安保人员共同负责体温检测、人员登记、消毒清洁等,既加强进出人员管控,又互相之间严格监督,切实把牢每个出入卡口。同时,对非包车返回的项目管理人员,专门在泊于镇驻地租赁1家宾馆,实施7天隔离无异常后允许返回工地,通过内部严格封闭不流动,外部严格管控不输入,保持项目工地处于相对安全稳定的环境,有效切断了潜在传染源。

  正面引导和监督约束相结合
  确保防护措施落地落实


  针对员工个人防护意识差问题,一方面,在生活区、作业区设置4个广播喇叭,将管理制度和防疫知识录制成音频,每日早7点至晚6点循环播放,在公共区域、宿舍外部张贴《国际经贸项目防疫教育交底单》200多张,明确11条个人防护要求,时时进行提醒教育。另一方面,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将管理人员工作重心转移到防疫监管上,每天安排30多名管理人员身着绿色马甲,巡回进行督导检查,重点整治不戴口罩、扎堆吃饭等问题,对存在问题立即组织整改。同时,专门建立项目防疫微信群,纳入镇工作组、疾控专家等人员,要求各区域将每日消毒、通风等记录发布到群,严格管理督促各项防疫措施落地落实。

  (来源:威海经区泊于发布)